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进展与趋势:2015年中国社会史研究扫描(专题讨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河北学刊》2016年第5期 丁芮 李文 参加讨论

    三、社会治理
    2015年,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少量存在的民间社会组织。如徐文彬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福州救火会一直存在,但政府对福州救火会进行了改造,其性质变为以消防为主[15];刘瑞红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民协会具有多重性质,既是农民群众的合作组织、农村中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也是农村反封建统一战线的政治联盟[16];周倩倩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淮北盐场集体生产组将传统、分散的盐业生产纳入了国营体制中,这是淮北盐场的一次生产组织变革,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改造[17]。
    当前的许多环境问题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根源。邓群刚指出,1950年代中期,治河工作者与地方工作者激烈争论后,形成了“沟坡兼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等水土保持共识[18];吕志茹、李永强认为,1963年“根治海河”运动采用了最新技术成果,兼顾了农业增产和保护城市的目标,在防灾减灾及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就[19];段蕾认为,1971年末官厅水库受到污染后,党和政府采用跨省市、协同管理的组织形式,奠定了中国环境保护尤其是水污染治理的模式[20];徐轶杰认为,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科研机构克服困难在1972-1975年间对官厅水库水源展开协同保护[21]。
    当代中国的社会运动基本上是以国家和政治作为主导,其不仅对当时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更改变了社会的总体环境。在社会运动研究中,土改、“三反”“五反”等运动依然受到学者关注。同时,一些学者也把研究目光投向之前研究较少的其他社会运动,如“灭雀”运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运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大串连运动、邮电系统的“纠偏”运动、参军参干运动、原子能宣传运动等,从而推动了社会运动研究向纵深发展。
    四、民生保障与社会事业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共就提出并实施了“安顿其身而鼓舞其心”的民生建设思想。其后,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李文指出,新中国60余年的社会发展史,就是围绕民生主线开展的社会建设史。60余年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经验是: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定要以人为本,一定要坚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定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杨荣、刘喜堂指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民政职能经历了从宽泛到稳定、从附属到主干、从零散到有机组合的变迁,其社会服务职能不断得到强化[22]。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举、百废待兴,旧政权遗留的大量社会救助问题亟待解决。张凤霞、马超指出,这一时期党和政府通过因地施策、多种收容方式并举对乞丐问题进行治理,并取得一定成效[23];齐霁认为,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开展了多种运动,营造了毒品难以滋生的社会环境,从源头上堵住了烟毒的泛滥[24]。
    儿童与老龄人口的福利事业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徐锋华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福利会在婴幼儿托管、学前教育等方面作了有益尝试,这些福利事业带动了上海市儿童福利事业向现代化发展[25];王利娟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市各类儿童保育机构得到广泛建立和不断完善,提高了儿童健康水平,亦解放了广大妇女[26];戴卫东认为,中国老年福利事业一度发展缓慢,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有了明显改观[2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