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贝尔是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重臣,他的经济思想与政策实践有着浓厚的重商主义色彩,是17世纪后半叶晚期西欧重商主义的一支重要脉络。柯尔贝尔经济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以贵金属形式存在的财富是国家繁荣和强大的唯一基础,他在产业政策和对外贸易方面的众多改革探索都围绕着这一基本原则展开。 柯尔贝尔(Jean-Baptiste Colbert,1619—1683)是法国路易十四时期最有作为也是对这一专制王朝的鼎盛贡献最巨的重臣。1660年代起,柯尔贝尔在路易十四王朝统治体系中曾主管财政、商业、建筑、海军等多个部门,其中最重要的要属1665年开始担任的财政总监督一职,在此职位上他实际上掌管了王朝的全部内政事务,并致力于最大限度地促进法国的经济繁荣和财政收入增长,以此为路易十四的对外战争及王室开支和统治提供必需的资源支持,为此他对经济发展采取了突出的国家干预政策。在这一点上,柯尔贝尔与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时期的股肱之臣桑弘羊的角色有一定共同之处。 在柯尔贝尔看来,一国社会物质上的繁荣将带来政府税收的增长,而这一繁荣和增长离不开一个得到有效管控的经济。这里的管控,一大重点就在于对本土产业发展和出口商业行为的鼓励以及对进口的限制,进而由此带来本国货币财富的积累。可以说,也许没有其他政治家能比柯尔贝尔更好地代表17世纪后半叶欧洲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和信条。在这一时期的法国,柯尔贝尔主义(Colbertism)就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代名词,尽管其更多还是实践性和政策导向的,理论色彩相对较弱。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于柯尔贝尔的经济思想与政策缺乏相对全面、深入的研究介绍。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互有关联的方面来解析柯尔贝尔的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及实践。 聚敛金银货币财富的重商主义鹄的 在柯尔贝尔的国家治理宏大体系中,以贵金属形式存在的财富被视作国家繁荣和强大的唯一基础。在他看来,金银货币财富才是一国财产中最牢固和可靠的部分。柯尔贝尔认为,一国“一旦尊严和辉煌衰落,第一个表现便是货币的衰败”。为此,他通过种种努力来避免和阻止货币外流,维护本国货币的稳定。整个17世纪里,法国一直在避免法币贬值方面不断努力尝试,但只有在柯尔贝尔时代才“取得了相对的成功”。根据伏尔泰的记载,在柯尔贝尔任内,一个银马克的兑换价格仅由其上任初的26法郎提高到27、28法郎,没有大的变化。 柯尔贝尔对于金银价值取向的崇尚和货币财富的追逐,与同时期的许多其他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相似,共同反映了随着17世纪欧洲城邦国家的衰落及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世纪宗教思想和意识形态的藩篱约束已被冲破,而民族国家也构成了重商主义干预政策的基础。柯尔贝尔的货币财富思想为后世法国经济学家提供了一个攻击的标靶和建构对立理论的观照。重农学派的先驱人物、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比埃尔·布阿吉尔贝尔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一,他反对货币是财富的唯一或绝对形式的重商主义观点,认为金银货币及其积累是造成农业凋敝、农民破产和社会罪恶的根源所在。 当然,重商主义这一概念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作为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对立面的重商主义进行大力抨击之后,才真正开始流行起来的。不过,作为后期重商主义的代表,柯尔贝尔的货币财富思想其实已发生变化,他开始以资本家的眼光来看待金银货币。确实,葡萄牙、西班牙等早期航海强国通过入侵征服、殖民劫掠和敲诈勒索而获得金银财富的做法,并不构成国家收入的可持续稳定来源,维持国民经济财富最好的办法还在于将金银货币投入到产业经济发展和商品生产流通中去,进而带来国家财政收入和人民货币财富的进一步增加。因此,对柯尔贝尔而言,贵金属的价值主要是作为再生产的手段而存在的,而不仅仅局限于其价值储藏或交换手段的基本职能。 与此同时,在柯尔贝尔看来,西欧各国流通的金银货币总量是一定的,要使自己国家的货币财富不断扩大,就必须设法将别国手中的货币财富转移到本国来,一国只有以牺牲另一国的利益为代价才能变得更富有[(美)斯坦利·L.布鲁、兰迪·R.格兰特《经济思想史》,邸晓燕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页]。通过扩展对外贸易实现金银货币的净流入,是柯尔贝尔给出的药方。并且,还需要通过依赖劳动力投入的生产制造业的发展让人民从这种货币的转移和财富的扩大中获益,同时实现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以增强国家能力,如此才能内生性地防止货币的外移。可以看出,这些货币思想与他的产业政策思想、对外贸易思想和财政税收思想均有着密切关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