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模式 北方地区从约公元前3500年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尤其自龙山时代的老虎山文化以来,石城猛增,战争频繁,父系家族突显,显示和东方地区一样开始了社会变革,但并没有显著的贫富分化和社会分工现象,墓葬多无随葬品,绝大多数石城不过是御敌之普通石围聚落③,笔者曾将这种长期延续的社会发展和文明化方式,简单概括为“北方模式”,以与“东方模式”和“中原模式”相对[13]203[14]。但近年石峁等大型石城聚落的新发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北方。 石峁石城400多万平方米的庞大体量,雄伟的皇城台,宏大的城门,讲究的城墙垒砌技术,精美的玉器以及铜器等,都显示出该地区存在强大的组织能力和一定的社会分工,社会复杂程度较高,已经迈入初级文明社会,石峁聚落至少应该是陕北石峁类型的中心④,甚至不排除对老虎山文化其他类型有一定统摄力。这似乎与“北方模式”不很吻合。仔细分析,这当中也就大量玉器的存在最为特殊,前文已经说过,其实当为东方文化影响的产物。另外,石峁古城的巨大规模也不排除受到东方城建思想的影响。至于宏大建筑所体现的强大组织能力,或者只是北方人集体主义的体现,多处青年女性人头坑的发现,不过是对待战俘残暴本性的流露,本身并不见得能成为社会内部等级分化的证据。现已发现的房屋、墓葬等,尚未见显著等级差别。凡此说明石峁仍保有北方模式的底蕴,只是受到中原和东方影响。 中原地区的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开端于更早的庙底沟时代⑤,而于铜石并用时代明显加快了步伐[15]24-37。从仰韶晚期西坡大墓“生死有度、重贵轻富、井然有礼、朴实执中”的特点,已可体会到“中原模式”介于东方模式和北方模式之间的特点[16][17]153-164。龙山时代墓地基本都是墓葬数量不多的家族墓地,墓葬本身仍基本延续此前中原风格;聚落大小分层,出现陶寺、王城岗、瓦店、新砦等大型中心聚落或城址,形成若干地区中心;建筑则有大型高级宫殿式房屋和一般房屋的差别。看得出来当时的中原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玉石器、高级陶器、铜器等的制作当已有一定程度的专业化。专门武器除钺外还增加了矛、石镞等,精整、量大、形态多样,反映战争频仍,战争专门化程度、惨烈程度空前提升。总体来看,龙山时代的中原虽已进入初级文明时代,但仍基本是中原模式的延续发展。 稍例外的是晋南的陶寺古城和清凉寺墓葬。和石峁一样,陶寺古城近300万平方米的规模,陶寺和清凉寺等墓地大小墓严重分化、大墓随葬大量玉器等现象,都可理解为是与东方模式交融的结果。至于清凉寺大量的人殉,可能更多与此地处于交通要道而战争频繁的背景有关,与石峁的人头坑,后岗二期文化、王湾三期文化等以人头盖做杯、以人奠基等现象也有可比拟之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