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志。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充分挖掘传统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这也是重拾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强调指出:“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对于以传播文化为己任的学术期刊而言,这一要义实在更为必要。缘此,当我们将目光投放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学术季刊》(以下简称《学术季刊》)这一学术具象时,回味和理解她所蕴含和释放出的学术与文化之光,就成为自然之事。 艰难岁月续新华:《学术季刊》初创的社会生态及筹备 《学术季刊》是非常具有抗日战争特征的一本杂志。抗日战争时期,受困于时局,中国大学向西向南迁移而形成了在今人眼里卓有影响的西北联大与西南联大。就当时整个中国的社会生态而言,艰难与困顿是她的准确写照。《学术季刊》正是诞生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将历史定格在1942年,正是中国抗战最为艰难的岁月。其时,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从西北联大独立分设出来而成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校址初始在陕西城固。由于时局所使,建校不久学校就分期分批继续西迁而至兰州城郊的十里店。初到西北边疆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经费十分拮据,校舍简陋,教学设备短缺,境况万分艰难,甚至可以用凄惨二字来形容。然而,携抗战精神而来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的创建者们,并未因此困境而退缩、放弃中国固有的薪火相传的文化传统,而是愈加奋进,将“天将降大任”的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与淳朴的行旨结合起来,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着另一种形式的抗日战争。其中,《学术季刊》的创办就是最为重要的事件。追根溯源,其实,早在1940年的陕南城固时期,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就卓有远见地成立了出版委员会。当时,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校方按照出版建设之要件,聘请黎锦熙、李建勋、袁敦礼、刘拓、赵进义、郭毓彬、康绍言诸先生为出版委员会委员,由黎锦熙先生担任出版委员会主席;出版委员会于1941年10月就《学术季刊》的创刊发行召开专门会议,并作出决议,会上确定了《学术季刊》的刊期、印数以及所刊稿件内容方面的要求。会议决定以出版委员会的名义,函请学院教师为《学术季刊》专门撰稿;稿件的受理、刊物的印刷发行等具体事宜则由出版组办理。归因于前期良好的准备工作,1942年3月,就在建址于十里店不久,经时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李蒸先生提议,并经院出版委员会努力,《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学术季刊》正式创刊,出版委员会主席黎锦熙先生亲自为新生的杂志题写刊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