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舞蹈方面,中央民族大学潘红交等从武鸣师公舞传承现状入手,调研了师公舞的生存文化空间及传承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政府、民众、传承艺人及其他参与者的立场及在传承中发挥的作用,提出政府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重视市场经济下师公舞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创设武鸣师公舞活态传承的环境氛围,完善师公舞当前传承机制等活态传承的策略。 在节日方面,中山大学陈桂波研究了云南壮族丰富的节日活动,认为这些活动反映了壮族人民对于植物、动物、土地、水和火等自然物的崇拜。传统节日文化在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看到民族节日文化神圣外衣下的和谐本质和功能,及其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具有的积极意义。 在婚丧习俗方面,北方民族大学廖勇鹰以广西隆安县百朝社区为研究个案,以地方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对当地冥婚习俗由浅层到深入进行了分析。冥婚不是壮族所特有,但隆安县百朝社区壮族的冥婚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冥婚是一种传统婚俗与壮族特有的"二次葬"丧葬风俗相结合的形式,蕴含着壮民族的文化特质,且其构成的非血缘亲属关系显现出家庭伦理与传统孝道的结合,展现了当地人们的生存境况。 在民族美术方面,广西艺术学院徐川克对桂西壮族背带的吉祥纹样进行分类研究,解释了壮族背带文化中对"生"的理解,发掘壮族文化中对"美"的诠释所具有的普世价值。认为桂西壮族背带的吉祥纹样,以其含蓄、内在的形式表达人们的思想意识。其表现手法有物象化、象征性、寓意性等。从众多吉祥纹样中可以看到壮族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求吉、避灾、保平安、长寿、多子等是吉祥纹样的基本题材。 在民族医药文化方面,广西中医药大学庞宇舟阐述了壮族医药文化的基本内涵,总结了近10年来研究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其现状及趋势,提出了壮族医药文化研究新的思路与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