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时期的华夷一统观 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表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就是华夷一统思想,其实质就是多民族的统一。这种思想既承认华夷之别,又强调汉族与少数民族、内地和边疆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春秋以前,多以“夷夏有别”“内华夏而外夷狄”的华夷之辨思想为主。秦汉之后,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王朝的统治者更加强调华夷一体、华夷一家的华夷一统民族观。与中国古代王朝国家的发展历史一样,华夷一统观也随着朝代的更迭而不断发生变化,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周边少数民族的融入为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有学者认为,唐朝贞观之治和清朝康乾盛世的产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华夷一统与大一统同时发轫于先秦时期,此时的华夷观是一种以礼仪和教化为区分标准的文化族类观。 春秋战国之后,秦汉首次实现大一统,域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通婚更为普遍。因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大一统思想上升到“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的历史高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大分裂和大动荡时期,但同时也是民族的大迁徙和大融合时期。民族的大迁徙和大融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了整体性。隋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四百多年的动荡历史,中国再次实现大一统。经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之后,开明的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强调“华夷一体”,并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正是隋唐时期华夷同重民族思想的体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