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周光辉 李虎:领土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构建一种更完备的国家认同理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中国社会科学》 周光辉 李虎 参加讨论

    国家与领土间关系的转变使得现代国家成为一种超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政治实体,这是领土对现代国家的建构意义之所在。正是因为这样,清晰而稳定的政治空间——国界显得尤为重要。国界是相关国家一致同意而划定的主权分隔线。相对于现代国家,传统国家只有边陲(传统国家统治力量所能覆盖的边缘地带)而无国界。清晰而稳定的边界不仅是现代国家的重要特征,也是领土对现代国家的建构意义的外在体现。除了对于现代国家的建构意义,领土对于现代国家还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国家与领土之间的关系并不仅是一种所有权关系,国家并不仅是拥有领土,它本身就是领土,是一个具有特定物理性质的空间场所。地球上的某一部分往往被喻为祖国母亲(motherland),是国民的共同家园。
    领土认同是公民对国家的领土——国家的具象化特征——的认同,它首先表现为一种在场的情境感(sense of context)。领土首先作为一种物理空间,成为“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之间关系的场所”,从而为公民的“互动提供各种场景,反过来,互动的场景又是限定互动的情境性的重要因素”。公民通过与特定领土的互动而将自身与领土密切联系起来,进而形成一种在场的情境依恋和归属感:我热爱甚至属于这片土地。公民的领土认同一旦形成,领土就不再仅仅是公民活动的物理背景,而成为公民建构自我的组成部分;正因如此,在有同样归属感的其他公民身上,公民会发现部分自我的投射,他们之间会形成一种纽带联结,这也是领土认同在公民群体层面的具体表现。有些地方认同会自然生发,如个人对家乡的依恋,会形成“故土”或“故乡”的观念。因为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与家乡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直接的互动,而且这类地方认同对于自我的建构至关重要,个人有形成这类认同的基本需要和自然倾向。相较而言,领土认同主要是外界塑造或个人习得的结果,因为领土往往远大于公民生活的范围,公民难以自然地形成对领土的熟悉感。领土认同的这一特性说明,要想使公民形成或增强领土认同,国家或社会需要为公民个体创造相应的条件,增加公民对领土的认知和体验。
    除了内含的情景依恋和归属感,领土认同还有政治认同和政治支持层面。这也是领土认同区别于其他地方认同的重要方面。就政治认同层面来说,领土认同意味着支持国家某种一体化框架。国家需要一体化框架整合其领土,并以此行使其领土权利。领土认同至少意味着赞同并支持一片领土的对外主权应该被统一代表并行使。如果一片土地的对外主权没有集中起来并统一行使,那么从外部视角来看,它就不是一个领土单元,领土范围内人们也很难被视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具体来说,领土认同至少意味着支持某种底线性的一体化框架,来保证对外主权的统一行使。就已有的一体化框架类型而言,对单一制或联邦制的支持属于是一种领土认同,而对邦联和联盟的政治认同与支持则与领土认同无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