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故宫珍藏 —— 后金云板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沈阳日报 陈凤军 李彤 刘杰 参加讨论

    登高望烽火,谁谓塞尘飞。王城富且乐,曷不事光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国家之一。采用烽火狼烟传递信息,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而今天,沈阳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一件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所铸铁质云板,是经过努尔哈赤改良后,用以传递军事情报的“报警器”,距今已有390余年,可谓饱受沧桑。因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被选为沈阳故宫“十大镇宫之宝”之一。
    清朝曾经称“金”,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称为清后,为消除民众对金朝的恶劣印象,几乎把与“金朝”字样有关的东西都毁掉了。而这块云板可确凿地证明,清朝曾自称“金”或“大金”。它对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具有十分重要的印证价值。
    击可发声 规矩礼法
    云板原是木制的,是寺院里用来报时和用斋时召集众僧时敲击的器具,元代以后逐渐成为官府、富贵人家报事、报时或集众的响具。到了明代开始用于军事报警。
    后来,板也有用铜和铁做的,所以“板”也可以写作“钣”字。据说,这事与宋太祖赵匡胤有一定关系。《俗事考》中记载:“宋太祖以鼓多惊寝,遂易以铁磬;此更鼓之变也。或谓之钲,即今之云板也。”这个意思是说,宋太祖打仗打怕了,一听战鼓声便有些胆寒,咋办呢?还是“鸣金”声比较好听,于是将战鼓改为金属器具,云板也就此产生了。
    古时,云板在王公贵族、官宦士绅之家使用时,按实际情况具有较多的实用方式,如传事、报信、奏闻,和发出集众的信号等。明阮大铖《燕子笺·试窘》里就有:“内打云板三声,吆喝开门介。”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也有这样的台词:“左右击云板,后堂请夫人出来。”
    八旗报警 制度完备
    沈阳故宫所藏的这块后金铁铸大金天命云板,虽然不起眼,但却是国家一级文物。板正中铸有:“大金天命癸亥年铸中庄城”字样,被确认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之物。
    努尔哈赤在进入辽东后,也开始仿照明军在两军战线上使用云板报警,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云板报警制度。据《满文老档》记载,天命三年(1618年)九月初四凌晨,明军偷袭清营,被清兵发现,立即敲响云板报警。云板警报从一个墩台传送到另一个墩台,最终传送到新宾的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闻听云板报警后,立即率兵出击。
    当时努尔哈赤也给护卫亲兵制定了值班制度:“巴牙喇(护卫亲兵)之值班人等,待门开后始得入座。仅限值班人等,他人不得入内,守门人亦不得入内。(值班人等)坐于门,鸣板召之,乃入。鸣板毕,即出……”这里的鸣板,说得就是云板。
    为了发挥云板的更大作用,天命六年(1621年)十一月,努尔哈赤又对报警方法做出更具体的规定,即发现敌军一二百兵时,举一旗、放一炮、打一声云板;有一二千兵时举二旗、放二炮、适当地快打云板;有上万敌兵时举所有的旗、连续不停地放炮和打云板。从而使云板的报警制度更加完备、实用。据《满文老档·太祖档·天命六年十一月》记载:“若侦知敌军,须向外发炮,扬纛(大旗),击云板。”
    沈阳故宫的这块云板就是八旗官兵报警传令的见证者。该板为生铁一次浇铸而成,全高55.5厘米,上部宽36厘米,下部宽44.5厘米,厚1.2厘米,重12.5公斤,上下部分均呈云朵形状,板身为长条形。云板上部有一圆孔,为穿系挂绳所用,一面铸纹较少,仅在下部云头内铸有少量花卉纹饰;另一面铸有文字和花卉图案,上下云朵表面铸卷草花纹,云头内各铸有一朵凸起花卉,两面下部中心均为圆形敲击凸点,周围饰有花瓣纹。板身中部一面铸有汉文文字,右侧为楷书双勾体“大金天命癸”,左侧为楷书阳文“亥年铸牛庄”,两行字底下有楷书阳文“城”字。
    专家认为,后金云板作为八旗官兵守边报警的工具和后金宫廷内传递信息的器具,为其军事胜利发挥过重要作用。努尔哈赤聪明地吸收了汉族传统器物的作用,将其灵活运用于战争,反映了女真族人崛起之际兼收并蓄的意识。正是通过吸收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很多先进经验,后金王朝才得以快速壮大,并最终统一了全国。
    传世云板 存世稀少
    云板在后金时期是十分重要的实战用器物,因此,被大量地分置于八旗驻防军的各地台堡之内。
    生铁所铸的云板,由于容易生锈,所以不易长久保存,因此,能够完好传世到今天的云板极为稀少。那么,沈阳故宫所藏的这块云板是怎么得到的呢?
    据了解,清八旗军攻入辽沈地区后,在辽南的石城、牛庄城、沙井等地,利用汉人工匠进行冶铁和铸造。当时八旗驻防官兵报警用的和宫廷内传讯使用的云板,都于天命八年(1623年)前后在牛庄城进行了大量铸造。
    沈阳故宫所藏云板就是铸于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与重修牛庄城为同一年。后来,这块云板被放入清代设立的管理汉民的行政机构——牛庄巡检衙门。旧址原在牛庄城内,后迁到牛庄北关小学道东。这块后金云板也跟着搬去了。到了民国时期,有识之士发现了这块云板的价值,于是在1922冬天将它送到海城他山公园保管。民国十三年(1924年)《海城县志》和伪满康德四年(1937年)《海城县志》对此都有记载。
    由于日伪时期长期混乱,云板不知何时成为附近一所小学报时的钟。每当上下课的时候,学校工友就要“铛、铛”地敲上几下。
    1955年,沈阳故宫工作人员来海城征集文物时意外地发现了它。经过专家们仔细鉴定,最后认为它是一件很有价值的文物,于是跟学校领导商量,用一个新买的手摇铃铛换回了这块云板。从此,这块珍贵的铁铸后金云板才真正找到了它的归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