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强化人文精神培养,提升居民的自我效能感和凝聚力 一种态度一旦形成,个人就会用他或她已建立的观念体系来对其他建议作出回应。[12]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不但是文明风貌,也是发展动力,对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对内具有强大的带动力。一是优化人文精神,增强民族地区居民自我精神的文化支撑。以民族精神为根、时代精神为魂,构建并不断提升既体现和谐社会的理念又具有鲜明地域文化个性的精神特质,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行为得到鼓励和宣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民族文化精神成为提高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精神源泉。二是内化人文精神,提升居民凝聚力的文化自觉。大力开展人文精神的舆论宣传活动,突出主题,形成主调,形成合力,把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自我发展、自我致富发展实践中去;坚持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发动示范效应活动,增强民族地区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信心,不等不靠,积极推动自身发展和本地区的发展,达到自我肯定与社会肯定的统一。三是外化人文精神,扩大提升居民自我效能感的文化效应。注重发挥人文精神对人的进步的导向作用,不断提高素质和品位,提高思想境界和文化水平,激发精神动力,增强竞争能力;注重发挥人文精神在和谐、稳定、团结的保障作用,形成奋发有为、政通人和的良好发展环境和局面;注重发挥人文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驱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与人文精神的包含和融合,形成凝聚、润滑、教化、整合作用,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更大化。 3.强化民族地区人口素质和人才工程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人才力 文化是社会成员共享的一整套知识、信仰、态度和行为规则。一般来说,现有的文化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新变迁,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接受变迁的能力和准备程度。[13]加强民族地区人口素质和人才工程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是加快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步伐,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双语言教育体系,重点发展民族职业教育,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社会文明进步。三是加快民族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民族地区本土文化人才培养工作,培育壮大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队伍,为软实力培育提供人力资源基础和战略支撑平台。 4.强化机制保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支持力 制度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其目的和结果总是对其他的个人有益,也是成本最小化。[14]一是完善民族文化权益保障机制。健全文化产品评价认定和支撑体系,推动民族文化产品品牌建设打造,推出更多文化精品;鼓励文化原创和创新,加强文化的版权保护;扩大民族群众在重大文化事务中的自主决策权,提升文化发展的参与意识。二是完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提高财政支持力度,提升文化事业费支出标准,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搭建提升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三是完善文化市场的准入退出机制。打破文化市场中的地区分割、条块分割以及城乡分割的不良格局,提高文化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优秀文化产品及服务输出去,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四是完善投融资体制,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投融资体系,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扩大区域文化软实力对外辐射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