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楚帛书的故事:发掘、流转与研究(6)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文汇报 newdu 参加讨论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我主要是做汉唐墓葬,有一次我女儿给我布置一个作业,说爸爸你研究古墓,给你推荐本书必须看:《盗墓笔记》。看第一页里面就跳出来——盗了一座墓在南方。好像就是楚墓,我心里一紧。为什么通俗小说会把楚帛书作为第一页开头呢?可能也不是完全无缘无故的,这种流行文化,跟学者们有一个共同点:大家对古代东西的好奇心。好奇心向严肃的方向发展就是学术,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就是《盗墓笔记》,都值得研究。我想从这点谈起。
    刚才在翻这个书,还有一个感受。如果墓葬是研究死人的历史,那李老师还研究活人的历史。流转史很难归类。学科分类发展到今天,隔绝得很厉害,大家在一块儿工作,却觉得彼此之间没什么关系。但是李老师在一部书里面呈现的历史,非常耐人寻味。
    在战国时期,很多变化都在发生,这是极大的转身,但对最早的这些绘画性的东西的研究完全不够。李先生自己很关心这个问题,所谓画像知识,考古材料一出,就得到一个印证。
    传统艺术史的写作其实缺少背后整个考古学、历史学的大的背景。这些年大家在做转向,转向相应地给史学、考古学的研究做支持。我觉得这是艺术的共性,刚才国龙提出批评,说图象在里面没有展开,我想将来人可以继续在这方面努力。
    由大家的发言,我还想到另一个问题。李老师的研究,其实是把中国思想史里面很重要的一块,人们日常的知识这样一个大领域给复原了。这是艺术史非常重视的大的板块。早期中国艺术史研究,好多都是通过图象形式表达出来,文字也是一种图象。这是我作为一个外行和普通读者的感受。
    王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刚才来国龙提到图象问题,这也是困扰我很长时间的问题。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战国晚期和汉初的帛书帛画,尽管杂乱,但让我们知道,在印刷出版之前图书的原始状态是什么样的。可能分五种:以图为主,以文字为主,图文并重的,图文都有、以文字重的,图文都有、以图重的。帛书肯定是属于图文都有,但是图文并重类的。
    可是我们古代图书中的图,好多都丢了。《山海经》也只剩下文字部分。在时间进程里,肯定有些文化因素是被过滤掉的,过滤掉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被过滤,某个基础性的因素是怎样被过滤的?图象和文字这两种文化符号在发展过程里,释读的范围肯定是不一样的。以帛画为例,包括马王堆帛画,每一个人都有作为现代人的自己的认识。我们如果把文字部分都剔掉,光剩下画,几乎没法理解。牛郎织女也是,如果光剩下画,没有文献来导引的话,谁也看不出两个像是牛郎织女。
    我觉得如果我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可以探讨的就是,文化符号的灌输是靠什么,是靠教育、靠集体活动,还是其他?对文字或图象的大型识别,一直都在延续。
    罗斌(Robin McNeal,康乃尔大学东亚系教授):我们做过李零学生的人都知道,我们可以跟他出去考察、到他家里看书,但他的学问不一定学得来。因为这些还不是最关键。李零的研究方法就是他喜欢,他特别喜欢做研究、考察问题。你要像他这么爱学习,那你出书什么也会慢慢变快。
    我们今天说方法说得多,内容说得少。我希望这个书出来以后,大家能多注意四时的概念,我们往往将之归为阴阳五行。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涉及的一个是空间问题,一个是时间问题,正好子弹库帛书是把空间和时间放在一块儿。也就是,整个宇宙都在这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