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传统家训的发展、类型与特征

http://www.newdu.com 2017-11-02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徐梓 参加讨论

    家训是父祖长辈对后代子孙的训教,是家族先人为后人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和规条。它是借助尊长的权威加之于子孙或族众的道德约束,甚至具有法律效力,现代学者也称之为“宗族法”。家训曾有众多不同名称,如家教、家诫、家规、家仪、家训、家法、家约、家矩、家则、家政、家制,以及教家、治家、传家、齐家等。其约束对象通常是人口众多的大家族,故而又有宗范、族范、世范、宗训、宗约、族约、宗式、宗仪、宗誓、宗教、宗典、宗型、宗政等称谓。部分家训是父祖长辈在临终之际做出的,这类训教带有一个特别明显的“遗”字,如遗令、遗戒、遗敕、遗命、遗训、遗言、遗嘱、遗书、遗疏。传统家训大多出自严父之手,也有的出自慈母之口,如慈训、母训、慈教、母教等。很多家训往往是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传下来的,通常名为祖训、垂训、训言等。传统家训的内容主要关乎为人处世,也涉及居家治生,特别是祠堂、义庄、学塾、文会、祭祀等的管理,这时的命名往往使用祠规、祭仪、庄规、塾训、塾铎、文会规条等。还有一些家训以儒家经典中的语句命名,诸如庸言、庸行、闲家、顾命、燕翼、贻谋、庭训、庭诰、庭语、将死之鸣等。根据其自身的逻辑或类型的演变,传统家训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先秦家训停留于口头说教
    所谓训诫活动的家训,是指训诫停留在口头,没有落实在文字上。与之相对应,文献形式的家训则是以书信、规条等文字形式呈现的。前者是动态的活动,后者是静态的文献。如果一定要在命名上加以区分,训诫活动的家训往往用家训、家教、家诫等命名,而文献形式的家训可以用家范、家规、家仪、家法、家约、家矩、家则等命名。我国最早的家训就是训诫活动的家训,先秦时期的所有家训无一例外地具有训诫活动的特点。
    最早的家训是哪一则,学术界有不同说法。有人说是周文王的《诏太子发》,有人说是清华简中周文王叮咛周武王的《保训》。《诏太子发》出自《逸周书》的《文儆》,《保训》所在的清华简整理工作还没有完成,释文尚未全部公布。因此,笔者把《史记》记载的周公旦对长子伯禽的训诫视为我国最早的家训。
    周公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灭商之后,实行分封制。周公被封于曲阜,建立鲁国。由于武王旋即死去,侄子成王年幼,因而由周公摄政。周公无法前往封地,便派长子伯禽前往。伯禽临行前,周公对他作了这样的训诫:“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王之叔父,吾于天下,亦不贱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这段教诫其子伯禽礼贤下士的训辞,流传甚广;吐哺握发的殷勤待士,无以国骄人的处尊谦卑,千古传诵。
    先秦时期的家训强调任何人都应该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不能自求逸乐;只有勤劳有为,才能光大先人的业绩,而怠惰偷安,将会导致家道中落衰败。例如,春秋时期,鲁国人公父文伯(公父穆伯的儿子)持有坐享其成、好逸恶劳的观点,其母敬姜训诫他:“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又如,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发的母亲以越王勾践伐吴的事例,教诫其子要与士兵同甘共苦,从而激发士气、克敌制胜。再如,孔子教导其子孔鲤要学诗学礼,孟母断机教子等。这一时期的所有家训都是口头说教,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当时并没有落实在文字上。它们之所以能流传到现在,为我们所了解,不过是后人追述的结果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