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新疆周边地区的跨国毒品犯罪与“三股势力”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 张炳勇 高亚滨 参加讨论

    摘要:新疆紧邻中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亚国家的独立,新疆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日益复杂,其中对新疆影响最大的就是“金新月”的毒品走私犯罪和中亚地区“三股势力”的泛滥,而这两个问题又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对新疆社会安全的最大威胁。加强对毒品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掐断“三股势力”的资金链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打击方法。
    关键词:周边地区;跨国毒品犯罪“;三股势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阿富汗和中亚经新疆的毒品走私犯罪连年增长,跨国毒品犯罪正在对新疆社会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成为目前影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外部威胁之一。
    “金新月”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交界的三角地带,该地区有跨越3000多公里的边界线,因其形状近似新月且又盛产鸦片,故被称为“金新月”。该地区包括伊朗的锡斯坦省,巴基斯坦的俾路支和西北边境省及阿富汗的边境各省。这里人烟稀少,气候干燥,交通不便,处于与世界半隔离的状态。由于自然灾害和连年的战争,“金新月”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世界四大毒品产区之一。由于与“金新月”毗邻,中国新疆不可避免受到跨国毒品犯罪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在不断的扩大,呈上升趋势。
    一、新疆跨国毒品犯罪形势
    新疆毒品犯罪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毒品走私的猖獗和新疆改革开放的深入迅速发展起来,随着“金新月”地区特别是阿富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罂粟种植和鸦片产地,其生产的海洛因向我国渗透的情形不断加剧。由于“地利”之便,新疆成了“金新月”毒品向外渗透必经的一个重要地区之一。
    新疆是全国毒品重灾区之一,“金三角”、“金新月”两大毒源地对新疆形成“东西夹击”的态势,毒品犯罪活动日益突出,很多的吸毒者以贩养吸,对社会治安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近些年来,国际毒品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三角”毒品经过多年的严厉打击和治理,输出量已经大大降低,而“金新月”毒品却因特殊的国际和地缘政治原因大幅增加。随着“金三角”的毒品输出量呈下降趋势“,金新月”毒品对中国的危害势必超过“金三角”,这个方向上的禁毒形势非常严峻。目前“金新月”毒品走私入境案件已不是零星贩毒,而是国际贩毒集团有组织、有预谋地开辟通道,构建网络,而且已形成规模,由潜在危险变为现实危害。有证据表明,大量“金新月”毒品通过中亚、南亚向新疆走私渗透已是一种趋势,令人担忧的是新疆周边地区的毒品走私犯罪与“三股势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传统上“金新月”毒品的出口通道有两个:一是通过伊朗和巴基斯坦向西转运到欧洲和美洲;二是经中亚和俄罗斯,然后向欧洲、美洲辐射。但是随着近年来“金新月”毒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和市场的不断扩大,这两种运送途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毒贩的需要,毒品走私者在寻求新的走私通道的同时,也盯上了中国这个吸毒人员发展极快的“市场”。境外向新疆走私毒品,特别是“金新月”毒品的进入在新疆呈迅速上升的势头,而且大都是通过货运渠道从中亚国家进来的。
    二、新疆周边跨国毒品犯罪与“三股势力”交织
    新疆的毒品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后呈快速上升之势,毒品犯罪使吸毒人员感染艾滋病情况严重,对社会治安造成日益增大的压力,这一切都与“金新月”毒品犯罪形势的恶化以及中亚地区毒品犯罪增长的现象有直接的关系。
    (一)阿富汗毒品走私犯罪与恐怖主义相关联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内战不断的阿富汗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鸦片生产国。2001年年底“,基地”组织被打垮后,阿富汗的毒品生产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罂粟种植面积仍在扩大,毒品的生产和走私不减反增。在塔利班倒台的第二年,阿富汗鸦片产量一跃达到3400吨,占据了当年全球鸦片总产量的70%。2003、2004两年,阿富汗鸦片产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从3600吨暴涨到4200吨,独占全球鸦片产量的近90%。卡尔扎伊政府被美国批评禁毒不力后,阿富汗鸦片产量暂时滑落到4100吨。2005年,阿富汗的鸦片产量达到世界鸦片总产量的87%,与阿富汗毗邻的上合组织成员国无一例外地受到该国毒源地的威胁,这也构成了全球最大毒源地——“金新月”日益严峻的毒品危害的一个组成部分。2006年9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一份报告称,阿富汗的鸦片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6100吨,2007年这一数字又增加为82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3%。
    究其原因,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后阿富汗局势远未达到稳定状态,各地趁局势混乱之际加大罂粟的种植面积。而现在塔利班武装也开始大量进行毒品走私以换取经费。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塔利班与“基地”组织之间联系密切“,基地”组织本身为了谋取活动资金直接参与了毒品的种植和走私活动,所以,在阿富汗的毒品产量急速上升的过程中恐怖组织“功不可没”。
    毒品在阿富汗被称为“绿色金子”,毒品的生产、加工、走私早已在阿富汗以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塔利班“、基地”组织以及其他“三股势力”控制着毒品种植区,支持掌控区内的农户种植鸦片,通过收取高额鸦片税,获利上亿美元。他们用这些资金购买武器,提供高于政府军的军饷招募士兵。他们的生存、发展直接依靠毒品经济,他们搞恐怖活动、实现其政治图谋都依赖毒品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阿富汗周边尤其是中亚国家深受其害。
    另一方面,阿富汗虽然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了民选政府,但国内局势依然动荡不安,全国处于分割状态,在禁毒方面,政府可以说无能为力。令人无奈的是,现在阿富汗每年毒品收入达26亿美元,约占全国收入的1/3,毒品收入俨然已经成为支撑其政府开支的主要进项。由于害怕严厉打击毒品活动会让政府失去支持,阿富汗政府目前仅采取了一些有限的禁毒措施。由于普遍存在腐败现象,导致禁毒效果很小。当地部族势力为了得到贩毒集团交的保护费,也一直拒绝执行中央政府的政令。
    此外,美国在阿富汗的主要目的是“反恐”——消灭基地组织和塔利班,需要依靠本地的部落支持,所以不愿因禁毒而得罪这些部落,纵容阿富汗的毒品泛滥。甚至,美英等国也是靠毒品收入保障多国部队管辖的阿富汗民兵军事开支的,驻阿富汗美军的一部分军费开支也是靠毒品保障的。在这种形势下,阿富汗的贩毒通道可说是畅通无阻,贩毒分子可以从阿富汗的任何地方通向巴基斯坦、伊朗和中亚国家。
    阿富汗的毒品走私直接影响了中亚地区的毒品犯罪形势。阿富汗毒品走私主要通过三条通道:一条是通过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进入俄罗斯和中亚,然后转运到欧洲;第二条线路是经过伊朗、土耳其进入欧洲;还有一条是经过巴基斯坦进入东亚或者南亚。由于中阿边境无法直接通行,一些毒贩常常通过第三国将毒品偷运到中国。目前,阿富汗经中亚至俄罗斯和欧洲的贩毒通道已成为阿富汗毒品外销的主要渠道,经中亚地区贩运的毒品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
    (二)中亚地区的毒品犯罪与“三股势力”相关联
    在中亚毒品走私犯罪急剧上升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三股势力”的影响,毒品交易使得民族分裂分子和恐怖组织得到了足够的资金进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毒品经济”在中亚地区与宗教极端势力的结合由来已久,例如,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简称“乌伊运”)就是从阿富汗经中亚把毒品走私到欧洲的一个主要角色。早在上世纪90年代,90%的由阿富汗经中亚地区走私的毒品曾控制在该组织的势力范围内。这种状况虽然随着国际社会的联合行动有所改善,但由于阿富汗问题的影响持续存在仍然困扰着中亚各国政府和有关部门。
    1991—1992年苏联解体后,由于边界控制不严,毒品扩散到了中亚地区。1992年以来,毒品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直接进入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然后从那里畅通无阻地涌入费尔干纳盆地,尔后流入俄罗斯及欧洲。中亚既是世界上四个主要的毒品生产地之一,又是全球毒品贩运网络的主要通道之一。阿富汗—中亚各国—俄罗斯—欧洲贩毒通道是“金新月”地带生产的毒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主动脉。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是这条贩毒通道上的主要中转站,特别是塔吉克斯坦同阿富汗拥有12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而且边境多高山大川,地形复杂,不易控制,塔阿边境是阿富汗毒品走私的主要通道。
    中亚地区出现的毒品犯罪增长现象一方面与阿富汗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中亚国家本身经济落后和毒品交易的暴利也是主要原因。在中亚地区,贫穷、愚昧是培育、滋生各种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土壤和温床。而毒品泛滥一方面加剧了贫穷和愚昧,恶化了当地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轻易地接受各类极端势力的欺骗和蒙蔽;另一方面它又为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提供了生存的资金和后备军,刺激其更加猖狂地活动。因此,毒品的生产、走私、吸食成为该地区安全的一个重要隐患。“三股势力”与毒品犯罪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
    此外,跨国毒品犯罪的猖獗不仅导致中亚各国犯罪率上升,影响各国的社会稳定及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滋长了有些政府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亚各国的政治建设进程,弱化了政府的执政能力,间接导致了社会不稳定,致使政府对社会的控制不力,形成跨国毒品犯罪增加的又一个不良因素。制贩毒业的兴盛导致中亚地区成为世界吸毒比例较高的地区,这里吸毒人数增多并日趋年轻化,与毒品相关的犯罪急剧增加。与此同时,中亚地区不仅是国际毒品走私的通道,而且成为毒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暴利的诱惑使得较为混乱的费尔干纳盆地、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州等地以及靠近阿富汗边境的地区都有大面积的罂粟田,而生产、销售毒品导致吸毒的大量出现。上述地区正是中亚地区“三股势力”滋生和泛滥的重点区域。
    三、打击跨国毒品犯罪与打击“三股势力”相结合
    “金新月”毒源地毒品向新疆渗透严重,特别是民族分裂分子、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仍然能够存在并且制造影响地区安全恐怖事件,必须要有经济方面的支撑,在这一方面“,毒品———恐怖”间的链条为恐怖主义组织提供了主要的资金支持。
    “东突”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受到政府的严厉打击,但是恐怖分子们的犯罪手段日益先进,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日益增大,这也与“东突”染指毒品走私、依靠毒品走私获得活动资金有直接的关系,“东突”恐怖势力染指毒品犯罪,他们正在利用贩卖毒品获取的暴利筹集活动经费,严重危害国家的安全,使新疆禁毒斗争形势更加复杂,更加严峻。因此,对新疆而言,打击跨国毒品犯罪是与打击“三股势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毒品犯罪——这些非传统安全因素是复合互动的,毒品犯罪活动长期伴随着恐怖主义,危害各国安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在2009年上半年发表了一项调查结果,将世界上177个国家按不同指数排序,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分别被列到第31、37和41位,这从一个方面描述了新疆面临的严峻的周边安全形势。
    面对新疆周边地区“三股势力”和跨国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政府必须加强对毒品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原因在于毒品走私一方面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它是“三股势力”获取活动资金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在国际社会对恐怖组织的联合打压之下,恐怖组织只能采取隐蔽的活动形式,掐断其资金链是一个直接有效的打击方法。以“东突”为例“,东突”一边以“民主”“、人权”的画皮谋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一边仍然采用暴力恐怖的手段达到其政治目的,仅靠西方一些“民主基金”的支持无法维系他们的恐怖活动开支,因此打击毒品犯罪也会对其形成直接有效的打击。
    面对日益严重的跨国毒品犯罪绝对不能小视,在与跨国毒品犯罪的斗争中,更要注重对“三股势力”的打击,通过打击跨国毒品犯罪直接掐断“三股势力”的资金来源。只有将打击跨国毒品犯罪和打击“三股势力”的行动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1]孙壮志.中亚新格局与地区安全:序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
    [2]关健斌“.金新月”毒品加紧渗透中国[N].中国青年报,2004-02-19(6).
    [3]杨恕,汪金国.中亚安全和阿富汗毒品[J].东欧中亚研究,2001,(4):5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