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现代边疆与边疆学初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 刘啸霆 参加讨论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一些大国之间对峙状态的改善,边疆的政治色调已经淡化,也不再成为国与国之间争端的焦点,而且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加强,边疆的性质也在转变。生活在各国中心地域的人们对此未必加以注意,但生活在边疆区域内的人却时刻感受着这种变化对于他们生活的影响。边疆的存在是有人类以来的世界现实,而且不会随着人类的发展自动消失,因此每一个生活在边疆的人都不能不正视这一特殊地域的变化和发展。边疆学就是在20世纪末的一种特殊背景下产生的。
    一、无法不正视边疆
    边疆是靠近各国边境线的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域。在中文辞典中与边疆词义相近或相关的还有边境、边界、边地、边区、边陲、边关、边塞、边卡等,共同指代那些距离一国内地和政治中心相对较远而又靠近邻近国家的地区。古往今来,边疆主要发挥两种职能:如一国与邻国交好,边疆就成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如一国与邻国交恶,边疆则成为保护内地安全的屏障和国际争端与交战的场所。古代受生产力水平和国力的限制,为了护国安民,边疆多置于山水险要的偏远之地,所以诗人们总是用边关、边塞、边陲等指代凄清荒蛮的边境地区。现代特别是当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自控式杀伤武器的出现,边疆的地理条件对于一些发达的军事大国的阻隔效能已微乎其微,这反而增加了边疆地区的各种适应性,于是开发和建设新的边疆就成为蕴藏巨大潜能和深刻魅力的国际性话题。仅以美国为例,他的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大都位于边疆区域内。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一个疆域大国位于北半球中南部,毗邻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因而是个边疆比重较大的国家,仅陆疆9省区国土的589.76万km2面积,就占全国总面积的61.4%[1],抵得上半个欧洲。如此一个庞大的基数,说明不发展边疆,所谓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等目标与理想,都是空谈。由于各种原因,80年代以前的中国还不可能发展现代的边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陆疆出现了一些较好的机遇,可惜人们的认识和有关政策没有跟上,错过了难得的时机。而我国的一些沿海地区由于历史的某些原因,充分利用海疆的便利很快发展起来,其成功经验很值得深思汲收。当然,位于陆疆的一些省区都有某些不便的条件和不易克服的困难,如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曾长期处于对峙状态,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状况也并不很好;各省区较少出海口,较少海外关系,原有的市场经济萌芽成份较小等。这是确实的,但另一点也是确实的,那就是陆疆地区在历史上也不是未曾辉煌过,而且在今天的发展中也并不平衡,还是有路可寻的,关键在于怎样看待和应答这一问题。
    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陆疆省区,历史上曾数度兴盛,本世纪就有二次较为繁荣的时期,一是世纪初随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崛起受到瞩目,二是50—70年代随前苏联援建项目而发展成为国家重工业基地,90年代一度红火的中俄边贸又昙花一现不复再来。今后的前景在哪里?人们可以思考和研究,但有一点是无法回避的,即不正视自己的边疆身份,采取只有边疆省区独有的某些策略,是很难再度兴盛繁荣的。曾经一度推助龙江发展的外部推动力量不会再有,要发展只有靠自己的选择,这正是许多当地决策者所未曾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
    无须讳言,我国历来的政策对边疆发展都是不太重视的。由于长期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各朝各代的统治者更多地把边疆当作聚敛财富的资源基地,实行某种程度的剥夺,因此边疆总是“边荒”的某种代名词。本世纪后半叶开发“北大荒”和大西北的做法,就充分反映了这种认识的一贯性。尽管自8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对开发海疆地区给予了不少优惠政策,但这样的政策和支持何时落实给陆疆地区还看不出迹象。所以,陆疆地区如果不能自觉自决自立自强,很难说不永居人后而遭讥笑。
    二、永远的边疆守望
    边疆是幅员广大的地区,她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往往山高水远、人烟相对稀少,但少数民族分布较广,信息不够灵便,人们的观念和心理相对封闭,民风淳朴但对新事物的接受比较迟缓。当然,这些都是历史造成的。以往,人们总是把边疆的情况当作一些特殊事例来处置,取其太平无事为上策。今天,当冷战不再成为主调,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时代发展大趋势的时候,边疆则有可能因其某些优势而从地理上的边级一跃成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生带。因为边疆是邻国间的现实接触地带,是协调国际关系和发展现实交往的真正场所,加之边疆地区民族众多,国境内外相异文化参差互补、经济互通有无,容易碰撞出精神的火花,形成开放进取、竞争发展的生产局面。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从前沉寂千年的边疆一下子与喧闹的世界连为一体,成为地球村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部分,从而可以不必经历中心地域那些坎坷摸索,而直接与先进的生产方式对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此外,由于边疆地区相对于内地,自然环境人为破坏较轻,山青水秀,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多角度多层次开发的良好前景,完全可以走一条立体发展的新路子,实现社会的综合进步。对此,北美和欧洲已提供了大量成功的先例。
    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充分注意到世界文化在20世纪末叶发生的重大变化,这就是与近代以来的那种突出中心、原则先行、理性过分的文化趣味不同,越是文化发达国家的文化工作者越是极力鼓吹消解中心、拆除框架、推崇边缘、扶助弱小。而且在他们看来,人类文化的原型和基因并不在风行的中心文化地带,也不在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化中心体系中,而在一些边缘的文化事物和那些偏远的尚未受当今趋炎附势之风污染的边疆区域的文化中。这正合乎所谓“世之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说法,所以很多文化思想家竞相打起背包到边疆来进行知识和文化考古研究,由此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发展观念。这对于扎根于边疆和从事小学科研究的学者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要现实地振兴边疆还需要边疆人做更多扎实的工作。
    首先,自己要有科学的区位意识和区位精神[2]。从前,人们常说边疆天高皇帝远,意思是可以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现在由于信息和交通工具的发达,此话已大打折扣。我们毕竟已经步入市场经济时代,凡事要核算成本,就此来说中央政府也确有鞭长莫及、照顾不到的时候。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维护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稳定是天经地义的,但除此以外,如甘居“末梢”,一切仍皆以看中原的天气定寒暑,则势必晚了发展的三春,永无出头之日。中国之大,各地情况不同,发展又不平衡,因此必须站好方位,采取灵活自主的政策和策略,才能建设边疆、发展边疆、繁荣边疆。
    其次,要确立科学的边疆观,正确认识边疆。边疆是国土的疆界地,属地理上的边缘,但未必就该是发展的边沿和末梢[3]。历史上,边疆在更多的时候属于经济落后地区,但近几年的改革开放却使边疆变成了发展的前沿。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可以改变的。更何况,边疆虽在国界地,但地球表面是没有中心的,哪里发展了,哪里就有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中心,从而对国家对世界做出贡献。从前我们讲“赶超意识”,这句话如果不做狭义的理解,是适用于边疆的未来发展的。中国黑龙江流域的古代史和当代史为我们提供了两方面的发展经验。在古代,黑龙江省流域的北方民族5次入主中原,都是因为他们不甘于“末梢状态”,打破了“边陲意识”,确立了一种“中心意识”的结果[4]。而在当代,由于一味强调“无私奉献”,强调以中原为中心的末梢意识,结果我们有资源显不出资源的优势,有条件发挥不出条件的作用,有人才养不住人才,贡献没少做,但只维护了他人的中心地位,自己则沦为沉重的边缘,被人耻笑[5]。此种教训不可为不深刻。当然,被维护的中原虽企图一枝独秀,终因要靠其他地区作后援,也没有建立起应有的现代产业和文化格局。可见,“百花齐放”其实还意味着全国各个省区包括边疆省区也要大发展,只有都发展了,国家才能繁荣,才能现代化。
    最后,冷静分析边疆省区的发展。譬如黑龙江省最近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我认为,如果存在过一次创业的话,也是计划经济之业,不足为喜;而二次创业是创市场经济之业,可依据的外援已不存在,必然自主决策、自己发展。因此,黑龙江省的经济和社会腾飞,必须伴随着一种精神和文化的复兴,而且后者更可能是一种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二次创业是个综合发展的过程,而且没有文化的自觉和人文精神的重建,就根本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创业”[6]。在这里,一向被看作软东西的文化,反而发挥着比硬东西更硬的作用[7]。因为说到底,发展的关键是人的问题,现代化的核心无非是人的现代化,而在根本上决定人的还是文化。最近,人们在宣传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说到根也仍然离不开这一至理。同理,其他边疆省区的发展,其制肘也在这里。这充分地说明了,文化、意识等因素实实在在地成了“第一生产力”。
    三、走向世界的边疆学
    对今天的学术界来说,边疆问题的研究已不算新鲜事物。现有的工作已从三个方面推进了这项事业:一是对边疆经济、边疆民族文化史和社会学问题的研究,已有相当成效;二是对边际、边缘地带的经济文化研究也取得初步成果;三是对非主流思想和文化的研究(如边缘性问题、边缘思潮的研究)已相当流行,后现代思潮就是其杰出的代表。这为建立一门综合性的严格意义的边疆学提供了较宽广的理论前提和经验。当然,仅仅这些工作还不足以成就一个系统深湛的学术体系,新的边疆学要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直视边疆问题,探讨古往今来边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前景,寻找边疆发展的独特道路,为建设边疆、发展边疆提供充分的理论和思想储备。因此,这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个学科群,其大致的结构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理论性的元思考,包括边疆观、边疆概念及构成、边疆的文化意义和历史地位、边疆学的理论结构与方法论、边疆发展的模式与类型等;第二个层次是分支性研究,包括边疆经济学、边疆社会学、边疆文化学、边疆政治学、边疆民族学、边疆哲学、边疆地理(资源、旅游)学、边疆教育学、边疆人才学、边疆历史学、比较边疆学等,从各个分支学科角度挖掘边疆的丰富内涵,展示边疆的深层魅力,建立边疆学的规范;第三个层次是边疆开发工程学,具体转化和应用上述各种理论成果探讨边疆发展的战略、边疆的区域规划(如《边疆发展白皮书》)、边疆问题治理和资源开发等,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成果直接创造可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边疆的振兴和发展贡献力量。当然,上述内容并未囊括边疆问题的全部,一些综合性、交叉性的研究也未涵盖其中,随着边疆学研究的深入,还会有大量新“边疆”涌现,等待人类去远足,而我们现在做的各种工作都可以转变视角作“边疆”观,如此则我们的工作必会转换思路,再上一个档次。本文的目的并非要建立边疆学的规范,详细的探讨将在后续的工作里集中说明[8]。
    最后,冷静分析边疆省区的发展。譬如黑龙江省最近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我认为,如果存在过一次创业的话,也是计划经济之业,不足为喜;而二次创业是创市场经济之业,可依据的外援已不存在,必然自主决策、自己发展。因此,黑龙江省的经济和社会腾飞,必须伴随着一种精神和文化的复兴,而且后者更可能是一种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二次创业是个综合发展的过程,而且没有文化的自觉和人文精神的重建,就根本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创业”¾。在这里,一向被看作软东西的文化,反而发挥着比硬东西更硬的作用¿。因为说到底,发展的关键是人的问题,现代化的核心无非是人的现代化,而在根本上决定人的还是文化。最近,人们在宣传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说到根也仍然离不开这一至理。同理,其他边疆省区的发展,其制肘也在这里。这充分地说明了,文化、意识等因素实实在在地成了“第一生产力”。
    可以肯定地说,边疆学研究是个具有深广内涵和远大前程的领域。如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具有的广阔前景一样,边疆地区是各国内部的发展地区,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往往是在一些边疆地区开辟特区,首先寻求突破,与发达国家接轨。这一点刚好意味着世界历史性发展中的某种结构转型。作为一个成功典例,东南亚地区恰恰因为处在东西方文化的边际地带而获得巨大的发展。这些地区近来发生的严重金融危机也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摆脱边缘意识并建立自主发展模式的缘故。
    此外,边疆问题的凸显和研究,也为人类长期以来其它受挤压、遭排斥、被冷落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寻回自己权利、声扬自我意愿的经验和方法,因为这是走向地缘民主的第一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辽阔的边疆地区显然不可能等待中部地区发达了再带动其发展。各边疆省区当务之急是发扬创新精神大胆探索,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其实,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包含着各地区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寻求自己有个性与特色发展道路的含义。就此可以说,边疆学的研究和建立已不仅仅是个严格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当然,要建立系统的边疆学,并不是说几句话就能实现,也不是几个人就可以成就的,还需要在多个层面上长期下功夫,协力攻关才有可能。好在我们身在边疆,生于斯长于斯,边疆人是我们涂抹不掉的身份,因此从事边疆学的研究和建设也就是天经地义、责无旁待的,这也是我们发扬黑土地先民“龙”走世界的气概,重塑边疆精神,再一次振兴龙江、发展龙江,将龙江世界化、现代化的难得时机。江水东流,滋润良田万顷;林涛浩瀚,吟述龙的声威。高天上的流云惯看人世间的风雨,黑土地的儿女将慷慨踏上新的征程。这是几代边疆人的夙愿,也是我们展望未来的希翼和信心所在。
    21世纪必将是边疆地区高速发展、边疆文化高度发达、边疆文明极其昌盛的世纪。
    注释:
    [1] 袁庆寿、牛德林等:《中国边疆经济发展概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3页。
    [2] 拙文:《哈尔滨:区位精神与文化自觉》,《社科战线》(哈)1996年第5期。
    [3] 拙文:《干嘛我们总是文化末梢?——边疆文化与文化边疆》,《哈尔滨日报》即刊。
    [4] 王禹浪:《金代黑龙江述略》,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第347页。
    [5] 拙文:《文事•南与北》(未刊)。
    [6] 拙文:《社科繁荣与文化兴邦》,《哈尔滨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
    [7] 拙文:《文化的战略:从冰雪的二重特性看黑龙江的软起飞》,《哈尔滨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
    [8] 拙文:《边疆学的前提批判》,《边疆学论纲》(待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