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库帛书,也称楚帛书,或楚缯书或楚绢书,是上世纪30年代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盗掘出土的。出土后几经周折,现存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根据李零先生的考证,帛书当出土于长沙子弹库,即今长沙市杜家坡一带。后来建国以后出土帛书的楚墓被再次发掘,获得帛画等重要文物,墓葬属战国中晚期,墓主身份较低,相当于士大夫一级。 楚帛书是写在一副宽度略大的方形丝织物上,全篇九百多字,由三部分组成,居中部分是相互颠倒的两大段文字,一段十三行,一段八行,四周是作旋转状排列的十二段边文,其中每三段居于一方,四方交角用青、赤、白、黑四木相隔,每段各附有一个神怪图形。此外,帛书抄写者用一种红色填实的方框作为分隔章次的标记,将居中的两大段文字各分为三章,边文十二段分为十二章。李零先生将帛书分为甲乙丙三篇加以考释,甲篇主要是讲战国以来流行的五行思想,乙篇主要讲伏羲、女娲、共工、祝融、炎帝、帝俊等神话人物;丙篇主要讲月名历法。通过考释得出帛书是古代流行的有关历忌的一部著作,属于阴阳家学派作品。 楚帛书出土以后受到海内外诸多文史考古专家的关注、考证与研究,其中包括蔡季襄、陈槃、饶宗颐、李学勤、梅原末治、陈梦家等知名学者,因其为目前出土最早的古代帛书,是研究楚系文字和当时的思想文化的主要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物与历史价值。 参考资料:《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李零著,中华书局,1985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