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时妍:清代黑龙江将军辖区边境防御设置探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原文出处:《满族研究》2012年第3期,第59—64页
    作者简介:时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社科重大委托项目 《肃慎———女真族系历史沿革与分布地域研究》, 批号: 08A—004。
    摘要: 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年), 清政府设立 黑龙江 将 军 , 增 强 了 黑龙江 地 区 的 军 事 防御 力 量 。 1689 年 中 俄 《尼布楚条约》 签订后, 为了防御沙俄入侵, 维护边境安全和领土完整, 清政府制定了巡查边界、 边境卡伦和国界鄂博等一系列边境防御设置。 这些边境防御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守护了边疆和领土完整, 维护了清朝的领土安全, 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与此同时, 也起到了保护资源、 增加税收、 稽查贸易以及加快黑龙江地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等作用。
    关键词:黑龙江将军; 巡边; 边境卡伦; 鄂博
    一、清代黑龙江将军及其管辖范围
    东北地区是满族的故乡, 是满族的 “祖宗发祥之地”, 后方的稳定关系到整个清朝的统治, 因此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十年后, 就在东北地区设立了东北驻防八旗。 驻防八旗作为清朝驻防于全国战略要地及边疆重镇的军队, 是满族统治者统治全国最可靠的基础和支柱, 主要包括畿辅驻防八旗、 直省驻防八旗和边疆驻防八旗。 东北驻防八旗是边疆驻防八旗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别由盛京将军、 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管辖。 17 世纪中叶清军入关, 正值西方殖民势力入侵中国初期, 清朝前期面临的主要入侵者是沙俄, 沙俄不仅在西北地区煽动准格尔部反清, 而且在东北的黑龙江流域流窜, 因此黑龙江地区便成为反抗沙俄入侵的重要前线之一。 因此, 黑龙江———这个既是后方又是前线的地带便有了特殊重要的地位。
    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年), 清朝政府调派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为镇守瑷珲等处将军, 即黑龙江将军。 此后, 黑龙江城副都统、 布特哈总管、 墨尔根副都统、 齐齐哈尔副都统、 呼伦贝尔总管等陆续设立, 都由黑龙江将军统辖。
    康熙二十八年 (1689 年), 中俄签署 《尼布楚条约》, 划分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从黑龙江支流额尔古纳河到外兴安岭, 岭南属于中国, 岭北属于俄罗斯; 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 南属中国, 北属俄罗斯。 清初黑龙江将军辖区的管辖范围, 据 《龙沙纪略》 载: “黑龙江将军境, 东至海五千里,西至喀尔喀界一千八百里, 南至松花江八百里, 北至俄罗斯界三千里。 ”[1]方瑜据乾隆十三年 《盛京通志》 卷六记载: “东至额尔白克河二千二百里宁古塔界, 西至喀尔喀九百余里撤陈汗界, 南至松花江五百里宁古塔界, 北至外兴安岭三千三百余里鄂罗斯界, 西南至盛京一千八百余里, 又西南至京师三千三百余里。”
    黑龙江城副都统辖区, 驻瑷珲城。 “黑龙江城, 一名爱珲, 在齐齐哈尔东北。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 征罗刹雅克萨城, 始于江左爱珲, 建城设兵, 置黑龙江将军、 副都统官。 二十四年 (1685年) 将军移墨尔根城, 留副都统专驻”[2]。 墨尔根副都统辖区, 驻墨尔根城 (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以河为名, 在齐齐哈尔东北。 康熙二十四年, 征罗刹于雅克萨城, 筑城设兵, 置副都统一员, 会同将军驻防, 并设驿站。 三十八年 (1699 年), 将军移驻齐齐哈尔, 留副都统专驻”[3]。 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 驻齐齐哈尔城。 齐齐哈尔一名卜魁, 康熙二十八年, 设副都统镇守, 三十二年 (1693 年)将军由墨尔根城奏准移此, 定为黑龙江省, 与副都统同镇。 据 《龙沙纪略》 记载 “卜魁将军、 副都统各一员, 统八旗。 旗各协领一、 佐领五、 防御一, 骁骑校五。 火器营参领一员, 值训练。 八旗量拨官佐之, 无定制。 先锋营佐领二, 选于八旗, 非特设也。 ”[4]经制康熙十三年 (1674 年), 清朝政府令吉林水师营进驻齐齐哈尔。 康熙二十三年, 设火器营, 置参领一员。 布特哈总管, 驻依倭齐 (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尼尔基)。 “康熙三十年 (1691 年), 初设索伦总管、 达呼尔总管, 谓之头目, 复设副都统衔总管一员, 总辖两部, 今仍旧制。 在齐齐哈尔西北三百余里, 视各城最近。 ”[5]。 呼伦贝尔总管辖区, 驻呼伦贝尔城 (今海拉尔市)。 “居呼伦、 贝尔两湖之间, 因以为名, 一名海兰儿, 故辽上京临潢府地, 在齐齐哈尔西北, 西南接蒙古喀尔喀车臣罕界, 西北接俄罗斯国属界。 雍正五年(1727 年) 设卡伦后, 派兵驻守, 尝特遣京旗副都统等官出镇, 三年一更。 乾隆八年 (1743 年), 额设副都统衔总管一员, 光绪六年 (1881 年), 改设副都统一员, 与墨尔根等城一例……有军器库, 有公备仓, 有台十七所, 有卡伦四十三所”[6]。 呼兰驻防八旗, 驻呼兰城 (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 呼兰城以河为名, 在齐齐哈尔东南, 毗连吉林省属各界。 雍正十二年 (1734 年), 设城守尉一员。 乾隆元年 (1736 年), 置呼兰城守尉。
    为了防御沙俄入侵, 维护边界安全和领土完整, 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建立严格的巡边制度, 主要巡查界河额尔古纳河、 格尔毕齐河、 默里勒克河和北部边界外兴安岭; 在东北边界设立卡伦; 派遣官员勘察中俄东段边界, 在中国一侧刻石立碑, 设立鄂博。
    二、巡边制度的确立及实施
    巡边, 满语为 jecen be giyarime tuwanambi, 即巡察边界, 是清代推行的重要边防措施之一。 从康熙二十八年到咸丰十一年 (1861 年), 期间基本没有中断。
    《黑龙江外记》 载 “黑龙江与俄罗斯分界处岁以五、 六月间派齐齐哈尔、 墨尔根、 黑龙江协领各一员, 佐领、 晓骑校各二员共兵二百四十名, 分三路至格尔毕齐、 额尔古纳、 墨里勒克、 楚尔海图等河巡视。 ”[7]方式济的 《龙沙纪略》 对此有如下记载: “五月, 三城各遣大弁, 率百人巡边, 至鄂尔姑纳河 (即额尔古纳河)。 河以西俄罗斯地。 察视东岸沙草有无牧痕。 防侵界也。 往返各五六十日。 卜魁往者, 渡诺尼江 (即嫩江), 指西北, 过特尔枯尔峰、 兴安岭, 涉希尼客河、 开拉里、 伊木等河……墨尔根往者, 亦渡诺尼江西北过兴安岭, 盘旋层嶂中, 其路径为易识。 艾浑往者, 从黑龙江溯舟北上, 折而西, 过雅克萨城故墟, 至界碑。 ”[8]
    《清高宗实录》 卷七四三记载: “三年派副总管、 佐领、 骁骑校, 于冰解后, 由水路至河源兴堪山, 巡查一次, 回时呈报。 其黑龙江官兵, 每年巡查格尔毕齐河口, 照此, 三年亦至河源兴堪山,巡查一次, 年终报部”。 这样, 便形成了每年到黑龙江上游各河口巡查一次, 每三年到外兴安岭巡查一次的定期巡边制度。 乾隆三十年 (1765 年) 清政府才对外兴安岭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巡查。
    巡边途中的艰辛是很难想象的。 方式济在 《龙沙纪略》 中写道, “草路弥漫, 无辙迹, 辨方而行。 刳大树皮, 以识归路”。 又曰: “路多蜢, 如蜂, 其长径寸, 天无风或雨后更炽。 行人尝虚庐帐以纳蜢, 而宿于外。 帚十数齐下, 人始得餐。 螫马、 牛流血, 身股尽赤。 马轶, 觅深草间, 见蜢高如邱, 知其必毙, 弃不顾矣。 囊糇粮于树, 归时取食之。 近颇为捕生者所窃, 乃埋而识之。 渡河,伐树为筏, 马凭水以过。 ”[9]
    为了防止官兵逃避巡边, 保证巡边顺利进行, 清政府制定了相互监督措施。 《黑龙江外纪》卷五记载: 在巡边过程中, “每年齐齐哈尔协领与墨尔根协领会, 墨尔根协领与黑龙江协领会, 各书衔、 名、月、日于木牌瘗山上。 明年, 察边者取归以呈将军、副都统, 又各瘗木牌以备后来考验, 以为定例”[10]。
    清政府这种一年一次的巡边活动对边境地区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加强边境的日常管理和军事防御, 清政府在边境或者靠近边境的地区设置了具有军事防御性质的机构, 即边境卡伦。 这些边境卡伦并不是完全设在边境线上, 有的离边境线非常远。
    三、边境卡伦的设置及实施
    卡伦: 满语为 karun, 哨卡、 哨所、 哨探、 哨兵的意思。 侦探、 哨探、 哨兵的满文即为 “karun i niyalma” , 哨地 、 哨所 “ karun i ba” , “ karun chooha” 哨 兵 , “ karun i chooha” 塘 兵 、 拨 兵 ,“karun i chuwan” 哨船, “karun sindambi” 坐塘、 放哨。 卡伦最初的意思是哨探, 《清文总汇》 卷三一记载: 卡伦是 “营盘前远安的防守哨探之兵”[4]。 《御制增订清文鉴》 卷三载: “营盘前略远之处的防护、 监视和攻取的士兵叫卡伦。” kūwaran i juleri gorokon seremšeme tuwakiyabuha mejige gairecooha be karun sembi.[11]后来, “卡伦” 一词在词义引申过程中逐步成为在要隘地方设立的具有军事性质的防守机构。 不论是在东北、 蒙古、 新疆等边境地区设置的卡伦, 还是清政府在禁地设立的卡伦, 抑或是木兰围场附近设立的卡伦, 都具有军事防卫性质。 《黑龙江省舆图总册》 对卡伦的设置有如下记载: 清之 “国初, 疆土初辟, 多置喀伦” (《图说》) 既防逃人, 亦为防止俄人入侵、 搜貂皮、 禁参珠而设[12]。 卡伦分为边境卡伦和内地卡伦。 边境卡伦有明显的边境巡视职能, 包括黑龙江城防范俄夷卡伦八处、 墨尔根城防范俄夷卡伦四处、 呼伦贝尔防范俄夷卡伦四十三处、 布特哈处防范俄夷卡伦十处、 呼兰河防范俄夷卡伦一处。 《黑龙江述略》 记载: 自雍正五年, 中俄屡勘边界,设立卡伦, 呼伦贝尔最重, 布特哈、 黑龙江次之, 每卡伦驻官一员, 兵或九名, 或十名, 置有卡房,携眷驻守, 或一月一更, 或三月一更, 专任巡防[13]。
    1各地边境卡伦的设立
    (1) 黑龙江城防范俄夷卡伦八处:
    城西北三百三十里许, 原系在乌鲁苏牡丹地方设有卡伦一处, 因俄夷将卡房焚毁, 后移向江右城西北三百三十里许, 奇拉地方安设。 每月派官一员, 兵十七名, 开江前往该处坐守, 封江后移向城西北一百六十里许, 在霍络绰地方坐守巡查……牛曼河口设有卡伦一处。 此卡每月派官一员, 兵五名, 开江前往该处坐守巡查, 封江后撤回……毕拉河口设有卡伦一处。 此卡每年派官一员, 兵五名, 开江前往该处坐守巡查, 封江后撤回……大黑河屯设有卡伦一处。 此卡每月派官一员, 兵五名,轮流更换, 坐守巡查。
    霍尼音霍尔哈屯卡伦、 布的音屯卡伦、 尼堪托哩勒哈达屯卡伦、 霍尔莫勒锦屯卡伦。 此四卡每月各派官一员, 兵三名, 轮流更换, 坐守巡查[14]。
    (2) 墨尔根城防范俄夷卡伦四处: 哈普奇勒卡伦、 库玉勒卡伦、 洋吉尔卡伦、 努敏卡伦。 除哈普奇勒一卡系在墨尔根本界, 其余三卡原设均在布特哈界址, 即绘入布特哈图内。 以上四卡每卡每月各派官一员, 兵九名, 轮流更换, 坐守巡查[15]。
    (3) 呼伦贝尔因处在俄国人由尼布楚入东北三省的水路咽喉, 所以卡伦设置得最为周密, 设置边境卡伦 43 处。 雍正五年, 出于防范俄罗斯的需要, 清政府在中俄边界中方一侧的呼伦贝尔境内,设置了 12 座卡伦。
    西博尔昂阿卡伦、 迈喀图卡伦、 察勒奇卡伦、 色格勒吉舍利卡伦、 固尔毕舍利卡伦、 阿鲁呼都克卡伦、 西里呼都克卡伦、 布木巴诺尔卡伦、 固勒特格卡伦、 阿尔山布拉克卡伦、 乌嘎勒吉布拉克卡伦、 达西玛克布拉克卡伦。 以上各卡原在库勒都尔地方安设十五卡, 嗣於咸丰七年 (1857 年) 因原设卡处与俄夷交界□远, 奏准将此十五卡内移往接壤近处西博尔昂阿等地方安设十二卡。 每两个月各派官一员、 兵三十名, 轮流更换, 坐守巡查。 再由库勒都尔等□□卡内裁撤三卡, 改设传送边界信息台站三处。
    总管衙门北六十里许, 在博霍托地方设有台站一处。
    自博霍托台向北一百里许, 在伊尔该图地方设有台站一处。
    自依尔该图台向北六十里许, 在西讷布拉克地方有台站一处。
    额尔固讷河一带与俄夷接壤地方外卡十二处: 察干敖拉卡伦、 苏克特依卡伦、 阿普该图卡伦、蒙克西里卡伦、 额尔得尼托罗辉卡伦、 库克多博卡伦、 巴图尔和硕卡伦、 巴雅斯呼朗图温都尔卡伦、乌雨勒和奇卡伦、 巴彦珠尔克卡伦、 西博尔布拉克卡伦、 珠尔特依卡伦。 以上十二卡, 每三个月各派官一员、 兵三十名, 轮流更换, 坐守巡查。
    与喀勒喀交界卡伦十九处: 西拉产卡伦、 克勒木图舍利卡伦、 西巴尔图舍利卡伦、 哈普奇该图卡伦、 阿噜勒图卡伦、 扎拉卡伦、 布尔奇尔卡伦、 霍尔海图卡伦、 哈沙图卡伦、 音陈卡伦、 阿鲁布拉克卡伦、 莫端哈沙图卡伦、 扎密胡都克卡伦、 布隆德尔苏卡伦、 乌兰刚阿卡伦、 额布都克拉克卡伦、 西林呼都克卡伦、 诺们罕布尔都卡伦、 乌木克依布拉克卡伦。 以上十九卡内西拉产等三卡每月派官一员, 其十六卡每月按二卡派官一员, 每卡各派兵十名轮流更换, 坐守巡查。 在此十九卡相对处喀勒喀人等亦相对设有卡伦十九处, 两卡中间各立有交界封堆, 各距相对卡伦二三里不等, 共计封堆十九处[16]。
    (4) 布特哈处防范俄夷卡伦十处: 胡玛尔卡伦、 卓勒桑嘎尔卡伦、 甘吉乌勒卡伦、 岳罗瓦霍迪奇卡伦、 特尔果图哩卡伦、 哲尔固里卡伦、 根河卡伦、 鄂罗霍诺卡伦、 布鲁卡伦、 莫里勒克卡伦。以上十卡内胡玛尔等六卡, 每月各派官一员、 兵五名; 根河等四卡, 每两个月各派官一员, 兵五名,轮流更换, 坐守巡查; 其胡玛尔地方卡伦一处原设在黑龙江城界内, 即在黑龙江城图内绘入; 其哲尔固里等地方卡伦五处, 原设在呼伦贝尔界内, 即在呼伦贝尔图内绘入, 此处合并声明[17]。
    (5) 呼兰河防范俄夷卡伦一处: 衙门东六百六十里许, 在博河地方防范俄夷设有卡伦一处。 此卡每三个月派官一员、 兵九名, 轮流更换, 坐守巡查[18]。
    2内地卡伦的设立
    内地卡伦主要负责监护参山、 巡查边界、 盘诘奸邪及缉拿逃人等职责。 包括齐齐哈尔照管厄鲁忒部落卡伦一处、 稽查逃人卡伦十二处, 墨尔根查拿偷挖人参卡伦三处, 布特哈稽查牲丁捕获貂皮卡伦五处, 呼兰河查拿偷挖人参卡伦四处等。
    齐齐哈尔城东二百八十里许, 通肯、 胡雨尔地方设有照管厄鲁忒部落卡伦一处。 此卡每月派官一员、 兵五名, 轮流更换坐守照管。
    自城南特木得黑站起至茂兴站止, 设有稽查逃犯卡伦七处; 又自波尔吉哈台站起至查哈和硕台站止, 亦设稽查逃犯卡伦五处。 此项卡伦向由站丁内挑选甲兵五十三名, 每卡拨派四、 五名, 常川坐守巡查。
    城西北一千余里, 库克多博、 莫哩勒克等地方, 每年夏间出派官兵, 前往巡查俄罗斯边界与墨尔根城巡边官兵会[19]。
    墨尔根城查拿偷挖人参卡伦三处: 绥楞额卡伦、 布勒札木卡伦、 喀木尼哈达卡伦。 此三卡原设在呼兰界址, 即绘入呼兰图内。 以上三卡, 按两个月各派官一员、 兵九名, 轮流更换, 坐守巡查[20]。
    布特哈稽查牲丁捕获貂皮卡伦五处: 济勒吉哈淖尔卡伦 (此卡系在黑龙江城界址, 已绘入黑龙江城图内)、 喀拉山卡伦、 喀尔喀勒图卡伦、 乌勒西奇卡伦、 温托河站卡伦 (此卡系在齐齐哈尔省城界址, 已汇入省城图内)。 以上五卡每年每卡各派官一员、 兵十名, 封江前往巡查, 开江撤回[21]。
    呼兰河查拿偷挖人参卡伦四处: 同年十月命萨布素为镇守瑷珲等处黑龙江将军, 同时, 在呼兰河也设立了八处卡伦: “由齐齐哈尔、 墨尔根、 黑龙江三城拨兵防戍, 呼兰之名称见于官书始此。 ”[22]绰罗河口卡伦、 布尔噶哩卡伦、 山彦富勒哈卡伦、 弩敏河口卡伦。 以上四卡每月派官一员、 兵九名,轮流更换, 坐守巡查[23]。
    3严格的坐卡制度
    为了加强卡兵的军事管理, 清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坐卡制度。 定期训练, 提高作战技能, 训练的项目包括骑术和射箭。 卡伦派驻人数比较固定, 少者几人, 多者几十人。 除了部分卡伦常年驻守外,大多数卡伦官兵实行轮班制, 有的一月一换, 有的三月一换。 添设或移设卡伦中, 按气候变化派驻或撤回的卡伦, 例如, 黑龙江副都统中的布特哈检貂卡伦, 按捕貂或贡貂的时间规律 “每年三月派兵住驻, 河冻撤回”[24]。
    按时接班, 不得误期、 矿工或擅自离开岗位。 例如, 三姓副都统衙门档案记载: 在东北地区,驻守锡伯卡伦的 8 名卡兵曾因旷班被开除。 三姓副都统衙门档案—卷三一○记载: 驻守三姓副都统所辖音达穆卡伦的一位名叫色普珍的卡兵因坐卡期间擅自离开卡伦, 被所管副都统衙门追究其责任,在此之前该卡伦 “戍守弁兵未便一名短缺”[25]。
    每位卡伦官兵熟悉各自卡界内的山川河流等地形, 熟悉往来行人的必经之路。 每天按时巡查,卡兵从其驻守的卡伦出发, 巡逻到该卡卡界, 这一沿着卡伦与卡伦连接而成的卡伦路———“开齐” 进行巡查的过程, 又叫 “走开齐”。 这是驻守官兵坐卡期间完成的主要任务。 所谓的卡界, 就是两个卡伦之间设立的会哨鄂博。 会哨鄂博一方面划分了相邻两处卡伦官兵负责巡查的空间范围, 另一方面成为该两处卡伦官兵会师、 沟通巡查情况的会哨处。 各卡伦卡兵只能在各自的区域内执勤巡逻, 从驻守的卡伦出发到指定的鄂博同相邻卡伦官兵会哨完毕后再返回驻地卡伦, 不能越过指定鄂博到另一卡伦巡查, 甚至来巡查卡伦的卡伦官员也不能身子越卡行走。
    卡伦之间也有相互监督职能。 卡兵每天从所驻卡伦出发巡查到会哨鄂博, 与相邻卡兵互换木牌,并在鄂博上另挂一块木牌作为完成此次巡逻任务的证据, 然后返回各自驻守的卡伦。 而且, 上级专门派遣有关人员依据鄂博上悬挂的木牌考察和检查卡伦官兵每天的巡查会哨情况。
    4国界鄂博
    鄂博最初是蒙古族按照萨满教习俗进行祭祀的一种崇拜物, 大家聚在一起选择大江河、 湖泊当作祭祀之处, 这样堆起鄂博, 春秋两季进行祭祀。 鄂博分为札门鄂博、 分界鄂博、 会哨鄂博和国界鄂博。 札门鄂博 (或称路标鄂博) 是草原民族在游牧过程中, 为了不迷失方向, 在山顶或土包等高出堆石立鄂博作为标志, 久而久之就成了导引方向的路标。 分界鄂博是为了区分彼此的区域范围,以免相互逾越 (以垒为鄂博或者以山河为鄂博)。 会哨鄂博 (或称开齐鄂博、 侦查鄂博), 设在两个相邻卡伦之间会哨之处的鄂博, 划定了相邻卡伦的卡界和巡查范围。 国界鄂博, 即沿国境线所设立的鄂博 (包括界碑、 牌博等), 均属清朝政府与相邻国家之间为了标明两国之间的国界线而设立的界标。 雍正五年九月 (1727 年 10 月), 中俄签订 《阿巴哈依图界约》, 并勘分恰克图以东至额尔古纳河之间的两国中段边界, 沿国境线设立 63 处国界鄂博, 作为中俄两国边界的标志。
    四、边境防范措施的影响
    巡边、 卡伦及鄂博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守护了边疆安全和领土完整, 遏制了俄国入侵, 为东北各族人民群众创造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 客观上为东北边疆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巡边将士在巡边过程中, 除携带必要的辎重粮秣外, 还随身携带一些零星货品, 在卡伦上与俄国人进行交换, 库克博卡伦和阿巴亥图卡伦等是中俄贸易的交易地点, 为今后双方大规模贸易奠定基础; 加快黑龙江地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驿站和卡伦均有 ‘实垦戍边’ 性质及,……后来, 黑龙江原有的驿站和卡伦有的已发展成城镇或村屯, 是交通要冲, 为现今繁荣边疆建设打下基础, 也为平时如何搞好边界防务提供了经验”[26]; 稽查贸易、 征收赋税、 检查税票, 卡伦除具有军事防御性质外, 还具有管理边境贸易的职能。 在中俄贸易方面, 卡伦稽查过往商人是否持有合法许可证件、 是否缴纳税金, 并且查拿非法商人。 《三姓副都统衙门档案》 卷三八五记载: 商人过卡时卡伦要 “验单放行”[27]。
    守护山参、 监护矿山, 禁止私采, 保护了国有资源。 清政府对东北的人参、 貂皮、 东珠以及木材等土特产实行封禁政策, 不准随意采集和交易。 他们逐日巡逻, “稽查贸易商人有无夹带” 便成为 “边卡之责任也”[28]。 清政府对矿山的监护更加严密。 《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 记载: 光绪年间, 俄罗斯人越界勾结中国人非法淘金, 为此, 黑龙江将军命令墨尔根、 呼伦贝尔、 布特哈等各地卡伦官兵, “俄人越界淘金、 防范紧要之时”, “认真阻缉俄、 华人等采金矿”, 如果再发现有俄人深入卡界则 “定行重加参革治罪”[29]。
    此外, 巡边还有效地防止了各游牧部落对边境的冲击, 加强了边境管理, 严肃了军纪, 基本上达到了维护边境安宁的目的。 卡伦还负责清廷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官方文书的传递工作。 呼伦贝尔境内的库克多博卡伦曾负责传递中俄两国之间的公文。
    结语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 清政府为了边境安全和领土完整, 制定了周密细致的政策和措施, 巡边从 1690 年到 1861 年, 170 年的时间几乎从未中断过。 边境卡伦的设置, 以及卡兵的日常巡逻, 也为边疆安全保驾护航。 170 年的时间历程, 中俄两国东段边界基本没有发生改变。 然而, 俄国在 19 世纪中叶没有发动一次大规模战争, 就通过武装移民、 强行侵占、 外交讹诈等方式轻易强迫清政府割让了东北边疆 10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 巡查边界路途艰辛, 往往流于形式, 后来转变成了巡查卡伦, 但卡伦不是边界的标志, 卡伦路不是边界线, 这可谓自行缩小边界范围。 第二, 统治者对外兴安岭地区重视不够。 自从康熙二十九年 (1690 年) 对外兴安岭进行了大规模巡视外, 到乾隆三十年 (1765 年), 这期间 70 多年, 清政府才对外兴安岭进行第二次大规模巡查, 此后再也没有大规模巡查。 第三, 由于清廷长期对东北的封禁政策, 使得东北地区的汉人大受限制, 与沙俄接壤的边界地带人口就更为稀少, 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少数民族居无定所, 人地不能紧密结合, 行政管理不够完善, 这给沙俄入侵、 武装移民、 强行侵占和外交讹诈制造可乘之机。 第四, 国内形势严峻。 黑龙江将军衙门四次南迁, 从额苏里城到黑龙江城, 再到墨尔根城, 最后到齐齐哈尔城, 除了环境恶劣外, 主要是为了监视西部蒙古王公和对葛尔丹用兵。 19 世纪中叶,清廷还忙于应付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统治者腐朽落后, 闭目塞听, 武器装备落后等等原因, 最终造成东北边疆 15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丧失。
    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4][8][9] 方式济:《龙沙纪略<龙江三纪>》,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5。
    [2][3][5][6][13][清]徐宗亮等:《黑龙江述略》,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5。
    [7][10] 西清:《黑龙江外记》,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年, 第 54 页。
    [11] 乾隆朝:《御制增订清文鉴》 (卷三), 乾隆三十六年 (1771) 刻本, 第 44 页。
    [12][14][15][16][17][18][19][20][21][23] 柳成栋整理: 《黑龙江省舆图总册<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 哈尔
    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22]马长泉:《清代卡伦制度研究》,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2005。
    [24][25][27][28]宝音朝克图:《清代北部边疆卡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6] 马长泉: 《清代前期巡边制度述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 年 02 期。
    [2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 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 (光绪八年至十五年)》,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第 157 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