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丁阳华 韩雷]论民俗学中的“生活世界”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中国民俗学网 丁阳华 韩雷 参加讨论

     摘    要:我国民俗学者高丙中首次把“生活世界”引入民俗学,并把它界定为民俗学的研究领域,然而,由于民俗学界对这个概念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其关注仅仅停留于哲学上的探究,缺乏操作层面上的可行性研究。民俗学中的“生活世界”包括两个层次,即“日常生活世界”和“原始生活世界”。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的研究是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的,或者说这样研究最终要落实到“生活世界”的两个具体层面上,因此,对这两个层次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可以初步廓清“生活世界”之于民俗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民俗学;高丙中;生活世界
    

    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何谓“民”的问题上,换言之,确定民俗主体的范围直接关涉到民俗学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尤为学界重视。民俗学要确立自身的学科地位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必须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讨论“民”的范围就是在逐步确定研究对象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界已取得了较多的共识。在研究领域上,经过学者的努力,民俗学研究已经由过去的“古俗”扩展到了“生活文化”。“生活文化”是由广大人民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由此民俗学的研究领域就扩大到了生活世界。以“生活世界”为民俗学的研究领域业已成为事实,然而,从目前学界对这一概念的关注程度和运用情势来看,似乎有点太冷淡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学界对这一概念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入,没有真正领会其多层次的内涵,因而重视不够。本文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境,欲通过对“生活世界”作具体、深入的分析,以初步展示其对民俗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民俗学中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是一个哲学上的术语,因而对“生活世界”的研究总是从哲学的角度出发。然而生活世界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全部的社会生活、文化领域,仅从哲学的角度研究,不免过于狭窄,因此,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其做全面、深入的分析。我国民俗学者认识到对“生活世界”研究存在的这点局限,也明确这一概念对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性,因此,极力把这一概念纳入民俗学的研究领域。把“生活世界”引入民俗学,使之成为民俗学的研究领域,民俗学者高丙中是始作俑者。他在《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一书中指出,要确保民俗学在发展过程中赢得应有的地位并且长存不衰,首先必须确立民俗学的研究领域问题[1]10。因而,他从整体研究的高度指出民俗学研究应该以“生活世界”为研究领域。这一提法对于民俗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过去民俗学者为了挽救生存危机,只关注民俗之“民”的研究,以为只有不断地拓展民俗之“民”的范围,就可以使民俗学研究继续下去;而且,他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我们先简要回顾国外民俗学学者对民俗之“民”的拓展过程。民俗学的创始人英国学者汤姆斯认为,民俗是研究“大众古俗”的,而民俗之“民”是指以乡民为主的普通民众[1]11-12。而美国民俗学家多尔逊认为,民俗之“民”是乡下人和部分城市人[1]19。这里首次把城市人纳入民俗学研究范围,也就扩大了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美国民俗学家邓迪斯指出,民俗之“民”是指任何人组成的任何“民群”[2]。这样民俗之“民”就由乡下人扩大到了任何群体。同样,我国民俗学者对民俗之“民”的界定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的过程。“最早讨论folklore的是愈之在《妇女杂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1 月号上发表的《论民间文学》,他把‘民’界定为不分阶层的民族全体。”[1]31后来,由于民俗学把民间文艺学当作主要的研究内容,因此对民俗之“民”又有了新界定——劳动人民。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钟敬文为首的老一辈民俗学家对民俗之“民”进行了明确的阐释:“一个国家里大部分风俗是民族的(全民共有的)。当然民族里面又包含着一定的阶级内容。同样的过年,喜儿、杨白劳的和黄家地主的就很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要在同一天过年,这也是事实,所以重要的民俗,在一个民族里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它不仅限于哪个阶级。”[3]
    由此可见,不管是国外的还是我国的民俗学者都把民俗之“民”的范围扩大到了几乎涵盖全体人民的程度。“民”是扩大了,然而民俗研究不仅仅是关于“民”的研究,还包括“俗”的研究。如果只关注“民”而割裂了与之紧密相关的“俗”,那么将会导致民俗研究缺乏整体性。因此,我们在扩展了“民”的范围的同时,也必须把“俗”的范围拓展开来。不过,从中外民俗学者对“俗”的界定历史来看,“俗”始终无法摆脱遗留物说的阴影,总是拘囿在古代或传统习俗中。钟敬文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他把“俗”的范畴由古俗拓展到了“生活文化”。这极大地开阔了民俗学的研究领域,使民俗研究拥有了与现代对话的潜质,从而使我国的民俗学走出“遗留物”学说的情境。
    高丙中的“生活世界”一方面继承了钟敬文的“生活文化”,另一方面又对“生活文化”做了进一步的提升。这种提升使得民俗学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有利于理论体系建立。正如高丙中所言:“我们将会看到在‘生活世界’里,任何群体都是民俗之‘民’,因而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堂而皇之地一举扩大。而且引入‘生活世界’的概念可以让我们在理论上把握民俗学的学科位置。”[1]127“生活世界”被引入民俗学研究之后,对民俗学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有关“生活世界”的研究几乎都是从哲学的视域切入——关注“生活世界”的往往是哲学研究者而不是民俗学者。也就是说,民俗学者知道“生活世界”对本学科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很少提到它,更不用说对它的研究和应用了。在笔者看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与民俗学者对“生活世界”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有关,以致不能真正理解“生活世界”对民俗学学科的意义所在。因此,如果我们想充分认识“生活世界”对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性,就必须对“生活世界”有一个整体而深入的认识。要对“生活世界”有进一步的认识,首先还是要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把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