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刁统菊/冯欣]从民间礼簿看姻亲往来(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6 作者提供 刁统菊/冯欣 参加讨论

    二.送米的箢子排成队
    2004年10月9日是宗传功老人的第二个孙女宗瑞出生的第十二天,即“送米日”。宗瑞出生时是剖腹产,故根据习惯在第十二天送米,若是顺产的孩子,则在第八天送米。这一天,宗家的许多亲戚都要来庆祝她的出生,送“箢子”和“看钱”。据说,这时来的亲戚比婚礼时来的都多。
    宗传功老人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全家都是天主教徒。儿子宗学申排行老二,他的妻子宗艳秋是邢家镇人,今年32岁,七年前已剖腹产生了一个女儿宗瑾。批下二胎来,没想到又是女儿,而且同样经历了一场剖腹之痛,用邻居张东艳的话来说,“她老苦了”(遭大罪了)。夫妻二人都姓宗,是因为这支宗姓是天主教徒,按照规定也要找天主教徒,这样通婚范围就比较受限制,因此邢家镇上的许多宗姓天主教徒都和东营村的天主教徒都有姻亲关系。我们到她家里看望她,发现她身体已恢复得不错,脸庞红润,奶水充足。小宗瑞枕着可以祛火的茶叶芯薄枕头,睡着奶奶亲手做的红裹被和红褥子,正张着眼睛四处看。宗艳秋说,小孩“一月看一尺,三月看屋脊”,现在的小宗瑞几乎看不见什么东西。我们跟宗艳秋闲聊,问她怀孕和生产的情况,她说信教的人啥都不忌讳,只是怀孕时不能吃石榴等树上摘的东西,具体是什么原因她却不知道。现在做月子,饮食主要以鸡蛋为主,配以鸡汤鱼汤。生完宗瑞后,这边没有派人去娘家报信,只是通过电话报喜。小宗瑞生下后需要给主报上名落教,本打算今天就请神父来给小宗瑞“受洗”,但神父没空,只能推迟到明天。宗艳秋说,过些天再给小瑞剃胎毛,不信教的人有专门的日子,而信教的人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我们问她又生了女孩喜不喜欢,她说,“不见面不希罕”,生下来越看越喜欢,生男生女都是主给的,求不来,所以她没向主求过生男,虽然一家人都希望这胎是个男孩。聊天期间,她的大娘、婶子、嫂子等陆续来房间看望她和孩子,带了看钱(给孩子的见面礼),5块、10块、20块不等。
    宗家请来的大厨早早就已经开始在门外临时搭起的棚子里准备中午的宴席了。大厨是本村的,宗家没有跟他订好一天的报酬,只说他要多少给多少,全凭“庄里乡亲”的情意来说话。我们去时他已做好了四五道炸货(包括炸肉、炸鱼、炸花生米、炸粉丝等)。今天共有十二桌的客人,每桌上十六道菜。据小孩的爷爷说,办今天这十二桌席要花一、二千元,加上儿媳在县妇产医院花费的四千多元,一共花了五六千。送米筵席上必吃的一种食品是一种米饭,与平时吃的不同,是小米、大米、红枣一起煮成的,只在“送米”时吃。
     上午十点多钟,已经有亲戚挎着箢子来看宗艳秋和孩子了。箢子,是一种藤编的椭圆形挎篮,本村没有人会编,都是在集上买的。大多数的箢子最上层放块布料和毛巾被,布料下面蒙着块红布,红布下面是满箢子的麦子和鸡蛋(每人所送鸡蛋数量不定)。姥姥家的箢子特别大,据说能装七八十个鸡蛋。但姥姥家的亲戚一般是到开筵的最后一刻才来,她们来了宴席才能开始,所以要见识大箢子我们只有耐心等待。
    南屋门口放了张桌子,两人坐在那里,其中一人是小孩的叔伯爷爷,负责写账簿,另一人是他的儿媳,负责在两张裁好的小红纸条上写下送箢子者的姓名。当亲戚们挎着箢子来时,自有两个家族近亲迎上去招呼,登记姓名,记账人就在米资簿上写下“某某某、箢子一个、鸡蛋某某个”。箢子的大小一般是差不多的,但是姥姥家来的箢子如果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那就会拿两个,所以在姥爷的名字下面会写上“箢子两个”。如果箢子上有布料,就添上“布一块”。当然,并非所有的亲戚都会送箢子,例如小孩的两个姑姑,为了方便,每人拿了100块看钱,就代表了所有的礼物了,包括给孩子的看钱。
    产妇的叔伯婶子专门负责把写好名字的红纸条夹入布料中间,同时往箢子上也贴上一张写有名字的红纸条,这样等客人走的时候,不致于拿错。她把登记好的布料交给小孩的姑姑叠放在堂屋西侧。小孩姑姑把麦子倒进袋子里,然后进西屋让人清查鸡蛋数,出来再告诉记账人某某家多少个鸡蛋”,记账人则在后面添上鸡蛋数,麦子斤数不称也不记。小孩的姑姑也负责往清空的箢子里放回礼,一般都是6个生鸡蛋和6块糖块,然后把空箢子都顺序堆在南屋下。
    送米人把箢子登记以后,则进里屋看望母女俩,她们围坐在床上、凳子和沙发上,通过询问“奶水够不够”来表示对孩子能不能吃饱之类的关怀,然后在不经意间把“看钱”(5元-100元不等)放在离小孩头部不远的褥子上,再呆上一会,陆续借辞离开卧室。产妇等一批亲友全离开里屋后,把看钱收起来,同时默记每个人送的钱数,等宴席开始后再添在米资簿上。
    中午12点多了,产妇的娘家亲戚终于从邢家镇坐着小货车来了[③],婆家人迎上去,把十几个箢子和许多小孩衣服玩具提进家里。等所有东西进了屋里,我们围上去看,只见她们带来了17箢子,其中15个与早些时候来的亲戚类似,另外2个箢子是小孩的姥姥送的,一箢子小米、一箢子鸡蛋,还有馒头,上面堆放着布料、毛巾被、小孩衣服。婆家人收拾着十几个空箢子时,除了包好的六个鸡蛋六个糖块外。姥姥家的箢子还要回送两个人家带来的馒头。
    宗瑞姥姥家人一到,筵席很快开始。宗家自己在堂屋、西屋各摆一桌,堂屋招待小孩的姥姥、以及产妇的姥姥,西屋是小孩的姑奶奶、姨奶奶之类的亲戚。其他十桌则摆在左邻右舍的堂屋里,而且这些邻居每家都要出一名男子来端菜,这是无论如何不能拒绝的。这就是乡邻互助的的习惯。每上一道菜,都由各家的男子,用红木托盘从宗家端到自己堂屋。每席十六道菜,称“四四到底”。等到菜全部上完了,宗家的人、大厨及帮忙的近亲和庄里乡亲都在门外的小桌上吃余下的饭菜。
    中午两点多左右,吃完宴席的亲友们开始陆续告辞。她们纷纷到箢子堆里找回自己的箢子,小孩的奶奶把她们送到门口,拉着手说:“没吃好就走了?也不坐一会了?”亲戚们纷纷回答:“吃得好吃得好。”
    宗艳秋已经趁亲戚们吃饭的空闲,在米资簿上添上了各人给的看钱。至此,米资簿的内容已经全部填完了。我们借来看,只见是由裁成16开的红纸订成,封皮写着“米资簿”三字,内容由左向右竖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