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张勃]以重构求生存——关于七夕节命运的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学苑出版社网站 张勃 参加讨论

    [摘要] 七夕节曾是我国的民俗大节之一,近些年濒临消亡状态。当西方情人节在中国土地上风靡之后,一些地方以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为己任,打出“中国情人节”的旗帜,并举办种种活动,试图挽大厦于将倾。这一美好愿望能否实现,七夕节能否如凤凰涅磐般获得新生,笔者通过对七夕节之所以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提出由乞巧节重构为夫妻节,或许是其生存下去的一种可能。而重构,也许是抢救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一种选择。
    [关键词]七夕节;乞巧节;圣瓦伦丁节;情人节;夫妻节;重构;生存
    [中图分类号] K892.1
    [文献标识码] A
    

    纵观节日文化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节日的历史其实就是它在社会需求牵引下的变迁史。一些节日因不再能满足变化了的社会需求被迫死亡,另一些节日则因迎合了新的社会需求勃然兴起;一些节日的习俗活动减少了,文化内涵变得单纯起来;另一些节日则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不断地扩充着新的习俗,传承数百千年依然鲜活。七夕节作为中国节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近些年濒临消亡状态①。当圣瓦伦丁节——西方的情人节已经在较大范围内风靡之时,一些地方以弘扬民族节庆文化为己任,打出“七月七爱情节”或“中国人的爱情节”的旗帜,并举办种种活动,试图让七夕节如凤凰涅般般获得新生。这一良好愿望能否实现、七夕节能否并如何在现代节日体系中再次确立自己的位置,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一、七夕节的生存面临困境
    七夕节曾是我国的民俗大节之一。从汉朝一直到近代,每逢这个节日,从城市到乡村,从宫廷到民间,都会开展许多习俗活动。如“妇女陈瓜果于几筵,望月穿针以为乞巧”;投针浮水、生豆芽、察看蜘蛛结网以占巧;看巧云;吃巧果;以蜡做成婴儿,浮水中以为戏等等。但近些年来,这些习俗在各地已很少出现。判断一个节日是活着还是已死去,主要看该节日的节期里是否还重复上演着民众约定俗成的活动。据此标准,以“乞巧”为节俗内容的传统七夕节应该说已基本消失。
    近几年来,西方情人节的传入及其带来的极大反响,引发了人们对自己民族节日的回顾。这才蓦然发现,原来我们的那个“七夕节”及其所依附的打动了无数代人的牛郎织女故事,表达的也正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不渝爱情。于是,有些人受圣瓦伦丁节的启发,决心给“七夕节”换上一顶“情人节”的帽子,并呼吁中国人都来过自己的情人节。这种对强势文化入侵的抵制,以及对民族文化危机的焦虑,无疑是非常可贵的。然而,无情的现实是,呼吁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响应,更没有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只要我们注意一下媒体的报道,就会发现并没有多少人将农历七月初七当作“情人节”来度过。相反,倒是公历的2月14日,鲜花走俏,饭店爆满,巧克力狂销。“零点调查”2001年2月14日晚对广州15~44岁居民进行的快速民意调查显示,庆祝情人节的花销人均192元,与美国人均消费25美元趋同。情人节期间,每天都有超过20吨的鲜花从广州空运至全国各地,几乎占据了航班货柜80%的空间。这一切无不在诉说着2月14日情人节的火爆。由此,我们也不无懊恼地看到,在当今情况下,无论是想用传统的“乞巧节”的名义维持存在,还是借用“情人节”的衣冠寻求重生,七夕节都面临着不容讳言的困境。
    二、七夕节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七夕节陷入生存困境,一方面是自身原因,另一方面是深刻的社会原因。
    首先来看,七夕节为什么不能作为“乞巧节”继续存在。
    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体系的一部分。我国岁时节日体系萌芽于先秦,建构于汉代。其中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除夕等节日,在汉代均趋形成,至魏、晋、隋、唐已十分兴盛。宋、元、明、清以来,这一体系基本上延续未变,只是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才出现了危机。
    中华民国一改我国长期使用的农历,以公元纪年,同时以国家的名义做出规定,新设元旦、国庆,又将传统的元旦、端午、中秋、冬至分别更名为春节、夏节、秋节、冬节,纳入官方节日体系。排除在此体系之外的那些节日,只好以民间的身份在草野间继续流行。七夕节是其中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同样以公历纪年,并规定了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法定节日。而传统节日中,只有“春节”获准进入官方节日体系。
    公历纪年的使用和官方节日体系的建立,极大地影响了传统节日的发展。中华民国以来,虽然在国家发行的历书上,都是农历、公历二历并存,公历附带星期,农历附带节气,但在历书上公历总是处于更突出、更显眼的位置。更为重要的是,从机关到学校,从事业到企业,几乎在所有官方正式的场合,总是以公历来纪时。久而久之,令民众(尤其是城市居民)对于农历的印象越来越浅淡,以至除非在一些很特殊的场合,人们几乎忘记了农历的存在。以农历为依托的传统节日自然不能不受这种状况的深刻影响。七夕节面临困境,当亦与此有关。而七夕节长期被排斥在官方节日体系之外,也丧失了走向兴盛的一个重要推动力①。以上,都可以说是七夕节面临困境的社会原因。
    不过,沿着这条道路思考下去,我们会发现,同样受通行公历的影响、同样未列入官方体系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有的还鲜活地存在着,有的至少还能苟延残喘,它们为什么没有像七夕这样基本上销声匿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