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马佳]《白蛇传》——人与异类的姻缘(5)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2009-4 马佳 参加讨论

    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白蛇传”
    2006年,江苏镇江和浙江杭州同时将“白蛇传”传说申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文化部公布的《关于公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中,镇江榜上有名。民间文艺学家王骧先生认为:白蛇传的镇江源,“不仅确实存在,而且比杭州一源的产生时代更早一些,故事情节也更为具体。” 初唐时镇江就有了金山寺和尚降伏白蛇的原始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已成为中国人民一句流行的口头俗语,并收录进了《汉语大词典》 。“金山寺”、“保和堂”、“白龙洞”、“法海洞”等镇江现有的景观,既是《白蛇传》故事的左证,又成为可以印证的“可信物”,是《白蛇传》口头遗产的重要依据。[图4-5][图4-6]千百年来,镇江已形成了一个以《白蛇传传说》口头传承的文化空间,在民间不停地用各种形式重复展演着《白蛇传传说》文化遗存。每逢端午佳节,镇江有游览金山的习俗,参观白龙洞、法海洞,青年男女跪拜白娘娘,誓表永远恩爱。镇江各个剧场、书场(在农村搭台演出)都轮番演出有关《白蛇传》的戏曲、曲艺,民间戏曲《上金山》 、清曲《水漫金山》等就是代表作;在老百姓家里,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喝“雄黄酒”,演述与《白蛇传传说》有关的故事等;每家中药店门口均发放中草药熬制的免费避暑汤药……所有这些与《白蛇传传说》有关的特异民俗事项,都成为镇江《白蛇传传说》文化空间的文化要素。[图4-7]
    浙江境内的白蛇传传说同样广为流传。较为典型的比如收入《西湖民间故事》的《白蛇传》,这个文本采用综合整理的方式,基本上反映出了浙江地区口头流传的白蛇传故事的风貌。其中吕洞宾卖汤团、最高又最矮的人等情节,颇具特色。其他如,诸暨的《许仙白蛇前缘》、衢县的《白素贞的娘家》、平湖的《白娘娘与法海》、《蟹和尚》、象山的《白蛇成仙》、《假法海作乱》、杭州的《最高和最矮的人》等作品,集中讲述白蛇传故事中的某一段情节,众多异文一起构成了庞大的白蛇传传说群。
    然而事实上,出生地之争并不会影响白蛇传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 当异类走进人类的姻缘,“白蛇传”也许是“四大传说”中最剑走偏锋的一则;像想像中的蛇女一样,这传说本身危险却让人无法割舍, 只要西湖歌舞不休,“白蛇传”的传说就会永远流传。
    [图4-8、4-9、4-10]
    主要参考书目:
    [唐]谷神子:《博异志》,中华书局,1980年
    [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2006年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刘敬圻:《困惑的明清小说》,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0 年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浙江分会编:《白蛇传论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戴不凡等:《名家谈白蛇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
    张丽:《白蛇传故事探微》,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学位论文
    谢燕清:《大传统与小传统:白蛇传故事的三期型变》,《民俗研究》,2007年1月
    邹强:《神女与狐妖:阿尼玛的化身》,《西华大学学报》,2008年2月
    谢忠燕:《人妖恋故事模式的延伸》,《重庆师院学报》,2000年第1期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转发说明】原图由作者保存。本文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典藏本》中《中国传奇》卷的一章。即将出版,敬请查阅。刘捷  2009-6-25 21:57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