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教信仰 1.苯波(bon po)。平武白马乡,南坪勿角、马家等地,现有个别苯波巫师,而文县铁楼一带已没有苯波巫师。解放前,文县铁楼一带的藏民遇丧事、宅灶不安或家人患病,都得请平武白马乡或南坪勿角等地的苯波巫师来做法事。在整个(白马)藏区无一座苯教寺院,没有苯教僧人,也没有专职的苯波巫师。我们在平武白马乡罗通坝村调查发现,苯波巫师有自己抄写的藏文苯波经书,中间插有许多彩色图案,以“雍仲(gyung drung)”图案为最多。巫师本人只知其中内容之大概。那里的好几户人家在房门左侧或右侧挂有朝格面具,而门楣上贴有避邪镇宅的苯波咒语。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在这里恰逢一位年轻的苯波巫师在家念经;巫师同意我们在他家观看。这位年轻的巫师年龄约三十四五岁,着西装,光脚盘腿坐在火塘左侧的一张牛皮上,神柜前挂一直径二尺余的大鼓。巫师左手击鼓,专心诵经,唱诵结合,右手不时地翻着经书。听经的十来个人围坐在火塘边,有老有少,唯独没有女性。巫师右侧站立着两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一个拿大锣,一个拿小钗。当诵完一个段落时,锣鼓钹钗齐奏,巫师便可喝茶饮酒,与人闲聊。这种经书的诵法以及所用法器,与松潘川主寺镇的林坡寺是一样的。据年轻巫师介绍,他们马上就要秋收,诵经是为了防止雹灾、风灾的发生。诵到一定程度后,便开始在火塘边宰羊祭祀。平武的(白马)藏族以前学藏文必须拜苯波巫师为师。由于苯波巫师非专职,所以有时学生还得帮助老师干农活。学成后要举行出师典礼,学生家长要请客谢师,富者还要送羊、褐子、麻布等物,贫者则赠鸡为谢。巫师行业是父子传承,但儿子具体学经又要另拜一个巫师。女子是不允许当苯波巫师的,也无权继承父业。平武一带将“苯波”汉称“道师”,而文县、南坪等地则无此汉称。(白马)藏族在婚丧嫁娶、镇宅安灶、修房造屋等时,都要请苯波巫师念经和做法事。祭祀所用的羊或鸡不宰杀,只是将羊耳或鸡冠割一小块来祭。祭后就将羊或鸡赠给巫师,以作酬谢。家境好的还要另赠一条猪肉(5~6斤),黄豆或小麦或青稞1~5升(一升合5斤)不等。 据藏文史籍载,苯教最初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南部古代象雄等地发展起来,后来沿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广泛传到整个藏区。苯教的创始人叫东巴·辛饶米沃,意为最高的巫师。苯教崇拜天、地、日、月、星、雷、雹、山、石、水等一切万物。“苯”意指瓶,属早期巫师施行法术时所依助的宗教法器,遂称巫师为苯。苯教有“三界观”,即把世界分为三个部分:天、地、地下。天上有“赞”神,地上有“年”神,地下有“鲁”神即龙神。(白马)藏族祭祀时,在巫师的诵词里就有这样的词: gnam mkhvi go la lhas bsgrubs 天神造就天, lha res gsol bzhes vgrig vgrig 请尽情享受供品。 bar snang gi gnyan bsgrubs 年神造就空间, gnyan res gsol bzhes vgrig vgrig 请尽情享用供品。 sa vog gi klu bsgrubs 龙神造就大地, klu res gsol bzhes vgrig vgrig 请尽情受用供品。 这几句诵词就依次说出了莱、鲁、年三大神的名称。这与苯教将世界分为三界的观念是一致的。在(白马)藏族的鲁歌里还这样唱道: a la klu gang na vong 阿拉鲁自何地来? a la klu vdi na vong 阿拉鲁自这(本地)来。 sngas rgyas chos gang na vong 桑吉切自何地来? sngas rgyas chos byang na vong 桑吉切自北方来。 gyung drung bon gang na vong 雍仲苯自何地来? gyung drung bon dbus gtsang vong 雍仲苯自卫藏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