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杨冬燕](白马)藏族信仰习俗现状调查研究(11)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杨冬燕 参加讨论

    从以上的几句唱词中不仅可以知道阿拉鲁神是当地的龙神,桑吉切是藏传佛教,雍仲苯是苯教,而且可以知道藏传佛教是自北向南传入(白马)藏区的,而雍仲苯是自卫藏传入,路线为自西向东。另外,在今日(白马)藏区的藏族中,无论男女老少都普遍会诵唱“玛知”歌,他们在春节期间唱,跳舞时唱,劳作时唱,送神驱邪时也唱。苯教有八字真言“噢嘛知木益萨兰德(aom ma tri mu ye sa le vdu)”,意为救度母亲的空间与光明。文县一带的(白马)藏族将苯教八字真言的音读作“阿玛知玛米萨连道”,平武的则读作“阿麻祖摩叶颂领道”,两者的发音有微小的区别。“这一真言以‘阿’音领颂,第二音‘麻’是万神之母(千二十二神总号,众神的妈妈),以下为天、阿修罗、人、畜牲、鬼、地狱(合称‘六道’)六神的呼号。此咒语既承继古印度‘六道轮回’之说,又变婆罗门教与佛教尊男重阳的传统为尚母崇阴。或是印度与西藏间的一种崇阴(尚母)的民族习惯。”(注:王家右.(白马)藏族的宗教信仰[J].西藏研究,1982,(2):39~44.)据当地老人们讲,苯教八字真言是用来驱邪逐鬼的咒语。(白马)藏族所唱“玛知”歌就是反复诵唱八字真言,没有其他歌词,其歌调也很丰富。
    苯教崇尚“十三”这个数字。文县铁楼藏族乡的藏族各村寨跳朝格面具的开始时间为正月十三日,然后以村寨为单位,依次自东向西,到正月十八日结束。据老人们讲,妇女所穿的马甲、百褶衣背面及袖子上的图案为太阳光芒的一种变体,也就是 ‘雍仲钵’坚信不变的象征。”(注:王家右.(白马)藏族的宗教信仰[J].西藏研究,1982,(2):39~44.)
    2.道拜(gdol bon),汉语称“端公”。笔者认为这很可能是藏族原始宗教中的“笃苯”。笃苯者聂赤赞普后六世赤德赞普七赤天王时期,苯教即流传藏地。此时的苯教“唯天下镇鬼怪,上祀天神,中兴人宅之法而已。”(注:善慧法日著,刘立千译,王沂暖校.宗教流派镜史[M].兰州:西北民族学院研究室,1980.186.)笃苯是一种神鬼附体的巫术。(白马)藏族的道拜一般情况下是父子单传,也有传给别人的。如果谁想学道拜,家人也是比较支持的。拜师仪式在徒弟家里举行,由村中威望高的男性主持。师父要坐在正堂上,庭房中央摆一长桌。首先徒弟要将礼份(12元)和挂红(六尺红布,以前为一丈二尺)双手交于师父。师父接过后,将红布搭在左肩上,并当场表示一定要教好徒弟,不留招数。徒弟则要向师父三拜九叩。礼毕则宰杀羊或鸡祭祖先神,再将鸡或羊肉煮好招待师父和在场所有的人。从此,师父走到哪里做法事,徒弟都要负责背上师父的法器等物一起同行。带上3~5年后,徒弟就可独立做法事。道拜主要主持还愿、祭山、求雨、安神、安宅、驱鬼、治病、招魂、消灾、避邪等活动。法器有单面羊皮鼓(mgar rnga, 图六)、铁牛串(图七)、红神裙(图八)、腰带、头饰、神衣遮面(挂在神龛的正上方遮住神龛,图九)、神卦等。道拜窜神分“全堂”、“半堂”、“收兵”三种。全堂是最完整的,可进行三天三夜,需几个道拜联合完成。半堂和收兵较为简单,一般一个道拜就可完成。全堂共分76项,平均每项约需一小时左右。第一项为献汤,主要讲五谷的来历,如何耕种、收割等。第二项为迎喜神,主要是讲给东家的。如“喜神娘娘你从那里来?/你自东方青莲上来。/你给香烟事主带的是什么?/带了金银财宝来。”然后就是起坛、打香头、发三道请书、请神、安神、排堂、五标旗、十二贡殃、开神门、游神、搬神、六十甲子、五盏灯、春夏秋冬、四季花名等等。道拜都是男性,在祭祀场合,打羊皮鼓的舞姿苍劲有力,刚毅豪放,整个动作都很有力度,动作的规范性、技巧性很高,摆胯、耸肩、打鼓、弹脚、缠头过脑等动作都有一定的难度。道拜边唱边舞,所有的唱词除到了请神时藏汉语混用外,其余均为汉语。(白马)藏族的道拜与羌族的端公(羌语“许”)是不同的。羌族端公诵唱的经典有上中下三坛,每坛各有十余部。道拜的法冠原为真正的熊头(去骨填充草),后以熊皮代替,再后又在熊皮外前沿加上五叶冠。文县一带的道拜则在请神时把红、白纸叠起,安神时将纸卷成三个筒,用红布带绑在头上作饰。
    3.沙巴、沙巴尼(白马藏语),汉人称其为阴阳先生。阴阳即道教太极图,先生即人。(白马)藏族称阴阳先生为“沙巴尼”,藏语“尼”即人。(白马)藏族在遇丧事、镇宅安灶以及经常做恶梦、家禽家畜突然死去时都要请沙巴尼作法。沙巴尼的法器是一个小铜锣。本民族学沙巴尼的人很少,一般都是当地的汉人学。人死后,马上就派人到沙巴尼家,将死者的生辰八字、性别、名字告诉沙巴尼。沙巴尼进行严格的掐算(注:用手指的关节来掐算。)后告诉来人,什么时候出殡,遗体在家停放几天等。来人即刻返回家将情况如实汇报给家人。死者家属则安排人员通知相邻村寨的亲戚朋友,并派人凿墓穴或采新坟。在出殡前一小时要请沙巴尼念咒语等,内容是让死者亡灵一路走好,超度到极乐世界。如遇暴死者,尤其是年轻人,且生前德不好的,沙巴尼要在死者的棺木里放禳镇,如一扇小磨石,意为镇住死者的魂,使其无法伤害活着的人。笔者之所以将沙巴置于苯教的章节里,是由于“沙巴”一词很可能是藏语“阿巴”( sng gas pa)一词的变音。 在发音时由于没有把“nga”音发出,所以“阿巴”成了“沙巴”。“阿巴”意为作法。 当地藏族之所以将汉族阴阳先生称作沙巴或沙巴尼,二者做法形式趋同之缘故是无疑的。
    从以上调查材料可知,(白马)藏族信奉的雍仲苯即苯教,是从藏文化发达的卫藏地区向东传来的。这样我们似乎理清了一个头绪,(白马)藏区的苯教即贝木源于古象雄。唐蕃战争中,吐蕃攻唐长达数年,自西藏阿里来的军人及部分移民驻扎在今川西北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一带,并把这一带的牧区藏族称为“阿巴”(r nga ba)。阿坝州的若尔盖、松潘等地与(白马)藏区相邻。苯教源于阿里,这些军人随着东征,将苯教不仅带到了阿坝地区,同时也带到了(白马)藏区。因此(白马)藏民在生活中时常诵唱“玛知”歌,而且妇女们把源于太阳崇拜的雍仲符号的变体绣在衣服上,就不难理解了。另外,(白马)藏族跳面具舞的开始时间定在十三日,这无疑与苯教崇拜十三有关。“十三在苯教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注:常青霞.麝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65.)再者道拜的名称,有人说来自羌族端公。的确,(白马)藏族和相邻的汉族都称道拜为端公,但羌族为何将端公称作“许”?(白马)藏语的“道拜”一词与藏语“笃苯”音同且一字不差,这绝非偶然。还有,“沙巴”为“阿巴”(snggaspa)的变音也是说得过去的。道拜、沙巴与笃苯、阿巴做法事及大体意思也相差无几,其不同之处可能是传承过程的变异。更何况自阿里到阿坝再到(白马)藏区,直线距离近千公里。当时交通不便,藏文化掌握在少数贵族手中,广大的农牧民、蕃军均用口传心授来传播宗教及民间文化。口头的“传播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注: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36~37.)传授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导致了(白马)藏族的“道拜”完全不同于“笃苯”、“沙巴”、“阿巴”。在今日(白马)藏区,无一所苯教寺院即宗教活动场所,也没有一部完整的苯教经典。“对于当地百姓来说,苯波教寺庙的消失并不等于他们的宗教需求也就随之消失。他们需要精神支柱,需要能在今生和来世为信仰者解脱危难,提供‘永生’的乐土。”(注:燕松柏,雀丹.阿坝地区宗教史要[M].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因此今天的(白马)藏族笃信苯教也就处于情理之中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