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虎舌那块那,一个虎头担担担。姜女看着一只虎,一个虎头成大圆。 对对镇在治大路,姜女京甲面巢乌。土治公公伊兮知,老土治拐夯出来。 紧赶猛虎过所在,来惊姜女不英皆。土治赶虎过山谬,姜女安心即不京。 好得公公来救命,姜女谢恩叫三声……① 这里先形容老虎的威风貌,再说出孟姜女的惊吓状,最后由土地公赶走老虎。对老虎的形容,简洁生动,相信可以引起听众、读者的兴趣。土地公的出现,也增加乡土趣味。又如第四集《孟姜女过峡新歌》,孟姜女来到铁坂桥,桥下水深莫测,她内心惊恐,唯恐失足跌落,却仍抱着必死的决心打算逞强渡过,找到范杞郎一同返家: 姜女惊甲柿柿蔡,想卜过桥惊能拔。姜女春死强卜过,魂开魄散满天飞。能死伊也卜去寻,卜寻杞郎通返回…… 可见她惶恐又坚定的心情,这样的形容和描写,应该也很能打动听众与读者的心。 (三)“拾骨招魂”的叙事特点 哭夫崩城是孟姜女故事的一大重点,但大多数的故事文本对此情节其实并未特别注重,顶多加强“哭”的情境,这点在上文“哭之哀”的叙事特点上已加分析;反而是崩城之后,寻找范杞郎的骨骸成为叙事焦点。因为范杞郎的尸骨已被埋入城下,要在成堆的白骨中觅得夫骨,实为不易。幸而有土地公为之指点,以滴血认亲的方式找到骨骸。“滴血认亲”看起来又是个神仙相助的手法,此后的情节即顺利发展,孟姜女以衫巾做幡旗招魂。但歌仔册对此情节的叙述,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加一些波澜,使孟姜女又受到一些磨难,才能为丈夫收拾遗骨,进而招魂、安魂。歌仔册第五集《孟姜女成天新歌》,在“滴血认亲”之后,孟姜女找到范杞郎的骨骸,但骨骸因深埋已久,都已长霉(“生纱”),让人看了于心不忍,于是土地公又指点她扯下一块衣衫做幡旗招魂(“折衫来做引魂幡”),孟姜女十分感激,依其言而行。但土地婆认为范杞郎若能完骨归葬,元气复原,就可以复活,这就触犯了阴阳两界的规章,因此她叫土地公另使伎俩,破坏好的结果: 姜女童幡用衫做,引魂块卜返家和。杞郎这人能阁好,閁著呆心土治婆。 老土治婆骂因尪,共土治公说对仝。杞郎阁活这系项,下日不就人食人。 土治听着因某讲,随时心肝变神通。来片姜女恰套栋,着害杞郎乎归亡。 土治公公赶来到,来共姜女报透流。恁有穿衫叱年厚,拆做映巾映骨头。 报呼姜女得知影,骨头映劝加只背。走路不即能打抦,返去你家恰快行。 土治皆报姜女信,感谢长城土治神。用映行路有恰紧,衫仔折破做映巾。 映着骨头朗巢散,贡着姜女个脚盘。着紧皆透落来看,即知土治呆心肝。 归下骨头散碰碰,姜女看着大发簧。在通片我即罔党,姜女大骂土治公。 姜女那骂那块哮,骨头六六满脚儿。土治乎汝所卖走,着共杞郎故骨头。② 土地公被土地婆唆使,假意告诉孟姜女撕下衣服做背巾,把骨头背在背后,走路比较快。这一来,骨头全都散了、碎了,所以孟姜女气得火冒三丈,又急得大哭,怨土地公欺骗她,叫土地公不能开溜,要留下来守护范杞郎的骨骸。这一段节外生枝的情节,是歌仔册特有的设计,它使得神仙相助的惯用手法有了变异性,也有神仙欺瞒的情形。虽然土地公、土地婆是为了阴阳界的法则,但于人情面的考量,总是显得冷酷无情。 (四)“祭夫抗秦”的叙事特点 哭崩长城之后,孟姜女故事的后半部演变出秦始皇爱其美色,想要纳之为皇后,于是不得不接受孟姜女的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每个文本各有不同,歌仔册第五集《孟姜女成天新歌》的三愿是立庙、杀蒙恬祭杞郎以及秦王披麻戴孝。③ 孟姜女故事增加长城与秦王,使故事主题衍生出抵抗暴政的意义,孟姜女也由一介平凡的民妇转变为万民所仰望的抗暴女英雄。张紫晨即认为,这是孟姜女故事的一大突破,增加了故事结尾部分的高潮,也大大满足民众反抗威权的心理。① 但是,对于这样严肃的主题,在歌仔册中的表现手法却是戏谑、游戏的方式。孟姜女要求秦王像范杞郎的子嗣一样,为范杞郎披麻戴孝,捧米斗与神主牌位,完全无视于他是一国之君,而秦王竟也任其摆布,甚至要满朝文武与宫女都配合。这一场扮孝子哭父的游戏,秦王不自知,一旁的宫女和作法事的和尚都暗暗讪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