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复 重复律的几个基本叙事序列首先在数量上构成多次反复的特点。复数的叙事序列并不是同一个人完成一件事的反复描述,而是热奈特(Gérard Genette)所说的,在文本中实际发生了几次事件就讲述了几次,同时因为事件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节奏与过程,形成了重复叙事的特点。(罗钢,1994:155)从数量来看,除了常见的三次之外,恐怕从二到十都概莫能外。西村真志叶指出重复的三次与次数无限的分别,(西村真志叶,2006:70-80)而实际上我们知道重复次数不可能无限,故事总要在适当的时候结束。然而,重复次数还可在另一个层面获得新的理解。一方面,在一则故事内的重复次数是有限的、固定的,如重复次数较多的是“十兄弟”型故事,重复的基本序列数目是十。在十次重复中,十个兄弟才能各不相同,引发的事件也各有特色,所以并不令人感到单调、枯燥。另一方面,这个类型的众多异文把重复次数在变动中推向更多。仅就下列该故事的人物的名字来看,虽然“十兄弟”的名字和才干在各省流行的版本中存在交叉之处,但是数目和名字仍在异文之间变动不拘,呈现出重复数量的变异张力。 陕西卷《十个亲兄弟》十个兄弟:大力士、顺风耳、千里眼、铁脖子、铜头、长腿、大头、大脚、大嘴、大眼; 河南卷《十兄弟》十个兄弟:千里眼、顺风耳、长胳膊、铁脖子、炸不死、长腿、大脚、大嘴、撅嘴、淹不死; 吉林卷《六兄弟》六个兄弟:赛半仙、钥匙通、砍不绝、烫不怕、淹不死、压不扁; 江苏卷《十兄弟》十个兄弟:神长、飞腿、铁脖、松皮、粗腿、大头、长腿、大鼻、水眼、撅嘴; 宁夏卷《七大郎》七个兄弟:木头大郎、钢铁二郎、风火三郎、冻冰四郎、浮水五郎、穿山六郎、跳跃七郎; 浙江卷《十兄弟》十个兄弟:吹风一、造梁二、万里耳千里眼、剥皮四、油煎五、大肚六、长脚七、八驼子、九爬山、十铁皮。② (二)平行 平行结构(parallelism)是指“在一句话、几句话、几个段落或更大的结构单位中,某内容要素与另外一个与其同等重要的因素平行地发展并得到同等的体现”。(辜正坤,1990:1045)重复律单元中几次重复之间在结构上构成了明显的平行特点。这些基本序列之间的平行发展的结构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递进关系,如《狗找朋友》: 狗对狼说:“我想找个最有本事的朋友。”狼说:“那你就跟我在一块儿吧,慢慢你就知道我的本事了。”狗答应了。 晚上,狗“汪汪汪”叫。狼忙对它说:“别叫,别叫。老虎听见会吃咱哩。”狗想:狼怕老虎,老虎的本事一定比狼大。 狗和老虎交上了朋友。晚上,狗还是“汪汪汪”叫。老虎赶忙说:“别叫,别叫。人听见会来捉咱哩。”狗想:老虎怕人,看来人比老虎还厉害。 狗又和人交上了朋友。晚上,狗还是“汪汪汪”叫。人听见狗叫很高兴,对它说:“叫得好!叫得好!以后你就给我看门儿吧。”从这儿起,狗就天天给人看门儿。(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卷,2001:371) 狗先后和狼、虎、人交朋友,每一个重复叙事序列都是狗的新朋友对狗叫的反应促使狗做出了某种决定,其结构为:狗交新友——狗叫——新友做出反应——狗决定去或留。三次重复事件在叙事结构上获得并行的发展和等同的表述,同时,狗所结交的朋友从狼到虎再到人,构成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的关系。 二是平行关系。递进的重复律,不能随意调换基本序列的顺序,而并列关系的重复律,几个基本序列之间并没有先后次序的制约。如秦地女的《蛇郎》中二姐一路上先后碰见放羊的、放猪的两个人,向他们询问蛇郎的家: 碰见个放羊的: “放羊的,哪是俺七妹妹家?” “你七妹妹是谁咧?” “蛇郎家。” “翻一个梁梁爬一个坡, 揭起房大的牛粪片片 就是蛇郎的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