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郑杭生 奂平清]2010年社会学发展回顾与反思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网站 郑杭生 奂平清 参加讨论

    理论自觉是提高中国社会学理论地位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中国社会学理论内涵的内在要求,也是形成社会学中国理论学派的巨大动力。中国社会学应该充分利用中国社会历史性变迁的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形成自己的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增添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
    根据笔者的阅读经验以及体会,2010年是中国社会学发展中又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在2010年举办的学术活动和发表的论著中,社会学者们结合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的历史和现实,面对国内外的种种挑战和学科建设的各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观点。
    费孝通对社会学贡献的再认识
    2010年是费孝通先生百年诞辰,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研究所举行了学术研讨活动。在北京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举行的纪念活动中,郑杭生在主旨发言中指出,无论从对社会学学科本身的学术贡献而言,还是从对社会学学科的推进作用来讲,费先生都是中国社会学的一座学术丰碑。如果动态地看,费先生还代表一个中国社会学界值得遵循的学术轨迹。这就是“立足现实,开发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再从费先生的学术成就、影响、培养人才来看,费先生构成了一个学术时代。同时,他也代表社会学中西交流的一座学术桥梁。现在学者们日趋认识到,存在一个如何对待费先生学术遗产的问题。由于费先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不同时期,他的学术遗产也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需要我们具体分析。费老是个与时俱进的学者,后来他根据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对过去反思的情况下,提出一些新的学术话语,我们对这些方面的认识恐怕还不足够,特别是他提出的社会学具有科学和人文两重性质的“社会学界限扩展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所表达的新型文化文明观等,更需要我们充分地加以再认识。费老在1995年后完成的那些回顾反思文章,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这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对我们后学来说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理论自觉:中国社会学走向世界学术格局中心的必由之路
    受费孝通文化自觉观点的启发,郑杭生明确提出了“理论自觉”概念和命题。在2010年的相关会议中,理论自觉概念得到进一步深化。郑杭生指出,理论自觉是提高中国社会学理论地位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中国社会学理论内涵的内在要求,也是形成社会学中国理论学派的巨大动力。中国社会学应该充分利用中国社会历史性变迁的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提炼和创造自己的概念、命题和理论,形成自己的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增添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转型和发展,为中国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学科如能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理论自觉,加强学科间的交融与合作,不断推进自主理论创新,提升学科理论水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理论,就会提高自己在世界学术话语体系中的地位。
     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15年社会建设重在调整社会结构
    2010年初,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新书出版发布。该书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和问题正在凸显,城乡差距扩大、内需不足等重大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其根本原因是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据课题组测算,中国的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大约15年。当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达到工业化的中期水平,但社会结构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这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结构性矛盾。如果不及时调整社会结构,那么中国经济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将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陆学艺还建议,国家应组建一个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对整个社会建设进行宏观协调统筹、规划、组织、调控,使各项社会建设工作有序有效进行;应该把社会建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四位一体排序中的第四,改排为第二,提高社会建设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此外,应在每年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前后召开一次社会建设工作会议,或者两个会合并召开,更名为经济社会工作会议。
    民族政策的“文化化”与民族“二元结构”
    2008年拉萨“3·14事件”和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后,民族问题引起更多社会学者的关注。马戎提出中国在民族政策问题上应吸取中国历史中的宝贵经验,并借鉴美国、印度、苏联等处理族群关系的策略与经验教训,以民族问题“文化化”取代“政治化”的新思路,培养和强化民族—国民意识,逐步淡化族群意识。马戎还提出,与中国社会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一样,中国社会还存在另一类“二元结构”,即在行政区划、教育体系等许多领域中存在汉族公民与少数民族公民之间的系统性制度化区隔。这种普遍存在的民族区隔,在另外一个维度上把中国社会一分为二,不仅在深层次冲击了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构建,也带来了当前两者交往中一系列值得关注的各种社会矛盾、利益冲突和文化隔膜,对和谐社会建设非常不利,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当今世界,民族或族群仍是政治动员和利益诉求的重要手段。在当前中国社会快速现代化转型的阶段,努力消除民族之间的各种二元结构区隔,促进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心理层面的整合,强化国家认同,是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