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富晓星 张有春]人类学视野中的临终关怀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富晓星 张有春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现代意义上临终关怀的重点是以控制症状为主,护理照料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在以医学为主角的临终关怀服务团队中,渐渐渗透了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视角。实质上,在临终关怀尚未制度化时,人文社会科学就已切入迷一领域的研究,而且并未将问题意识局限在量化的临终阶段①,而是延展至疾病、生死、制度、秩序、习俗、仪式等最重要的社会表象,并探究其背后的社会组织与结构及其相配合的社会人格、族群心理和集体情感等层面。人类学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临终关怀;死亡;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医学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7)09-0115-09
    

    一、临终关怀的含义
    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昂贵、慢性病增多、人们对有尊严死亡的关注等社会发展过程中种种问题的出现,人类社会对临终关怀服务的要求迅速增加。何为临终关怀呢?临终关怀是由英文Hospice转译而来,其原意为“收容院”、“救济院”、为僧侣所设的“招待所”、“安息所”等②。现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事业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之后传到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法国、荷兰、挪威等西方国家和地区,并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③。各个国家和地区针对身患绝症的临终病人(以治愈为导向的治疗不再有效)的护理原则和实践会有分疏,但共同遵循的关键词有:疼痛控制、舒缓疗护、心理支持;也可以说,临终关怀是一个现代名词,是建立在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基础上的关于如何面对死亡的学问与实践。
    生理学意义上关于死亡的界定让我们熟知了医学科学领域中的一些专业术语:脑死亡(brain death)和临床死亡(clinical death)等,这些术语所涵摄的关于死亡的意义均是生命体征的测定,这种标准化的死亡的界定如今通行于医学科学覆盖的每一个角落。如从社会科学角度认识死亡问题,则因其范围广阔、含义深远而难于归纳。因为宏观上,死亡涉及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美感经验、人伦道德等各个层面,微观上要虑及人的心理和生理层面,因此诸学科均从本学科角度对死亡做出形而上的概括和总结。
    二、传统人类学研究死亡问题的理论取向
    人类学从诞生之初,就有志于在跨文化的情境中体悟地方哲学与集体情怀,从观察到的事务中抽象出一套规则并上升至理论,以解释跨文化族群的社会行为。对于死亡的认知,传统人类学更善于考察非西方的海岛社会、部落社会和乡民社会的临终及死亡过程;或者用当代话语来说,考察在西方医学科学尚未覆盖、覆盖之前(现代医学诞生于18世纪末)或是已经覆盖但辐射力不够强大的地方,不同地域、不同族群早已发展并优先认同的本土生命体认系统。比如从总体和主流上看,强调死亡的为他性、社会性和伦理意义是包括中国传统死亡哲学在内的整个东方死亡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强调死亡的个体性、属我性和不可替代性则是包括中世纪基督教死亡哲学在内的西方死亡哲学诸多形态的一项共同特征④。因此,由于文化多样性而引发的死亡认知的差异性/多维性在人类学家遍布广泛的田野工作中得以展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