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临终是生命过程即将终结阶段。临终者指诊断明确,估计生命期仅10个月左右的患者。引自余静、刘小国《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与展望》,《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年第3期。 ②李向东主编:《护理与临终关怀》,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页。 ③1988年5月,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访问中国,与天津医科大学崔以泰教授合作,并于同年7月成立了“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临终关怀专门研究机构。该中心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病房。 ④段德智:《西方死亡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 ⑤参见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⑥参见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76-277页。 ⑦参见马凌诺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83-84页。 ⑧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黄剑波、柳博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⑨何翠萍:《比较象征学大师——特纳》,载黄应贵主编《见证与诠释——当代人类学家》,台北正中书局1992年版,第351页。 ⑩威廉·亚当斯:《人类学的哲学之根》,黄剑波、李文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11)布莱恩·特纳:《身体问题:社会理论的新近发展》,汪民安译,载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2)王晓鹤:《中国医学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1页。 (13)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14)布莱恩·特纳:《身体问题:社会理论的新近发展》,汪民安译,载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5)(16)(17)(18)福斯特、安德森:《医学人类学》,陈华、黄新美译,(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2、7、59、183页。 (19)地木拉提·奥迈尔:《当代哈萨克族的萨满教信仰——仪式及其变迁》,《中国艾滋病防治与公共卫生专题·应用人类学国际演讲会暨影视展播》会议论文,2006年。 (20)Levinson.& Ember."Encyclopedia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Vol.2,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1996,见Death and Dying辞条,p.313. (21)全称为Intensive Care Unit,国内称“加强医疗病房”或“重症监护室”,其实质是调动一切软硬件资源对重症病人实施治疗和抢救。 (22)Levinson.& Ember."Encyclopedia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Vol.2,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1996,见Death and Dying辞条,pp.314-315. (23)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97-298页。 (24)Cecil Helman."Culture,Health and Illness:Introduction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Oxford:ButterworthHHeinemann,1994,pp.64-8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