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佛经里有《老人智救王国》和《妇女智救王国》两种故事,故事的结构和情节基本相同。《老人智救王国》在中国各民族广见流传,但《妇女智救王国》则到清季才假借梁祝传说出现,谓梁祝复活结为夫妇后,梁考取状元,祝则因智救王国而获赐为状元,突显祝之才智可为状元而受限于制度之不公,也显示民间对女性政治权利的提出是原早于20世纪之知识界的。 [关键词] 梁祝传说;智救王国;杂宝藏经;贤愚经;女权运动史 [中图分类号] I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6)02-0029-04 一 在佛经里,有两种不同的《智救王国》故事。第一种是《老人智救王国》,见于《杂宝藏经》的第四则,大意是: 从前有一个国家,名叫“弃老”。在弃老国里,人老了就被遗弃,被赶去野外。有个大臣的父亲年老了,大臣不忍依法驱弃,就造了一间密室,把他的父亲藏了起来。有一天,天神捉了两条蛇来见国王,要国王在七天内辨别出它们的雌雄,否则就毀灭他的国家。国王和大臣们对天神提出的难题都束手无策,这个大臣的父亲知道后,教大臣把两条蛇放在柔软的纺织品上,安静者是雌,躁扰者是雄。接着,天神又提出了一连串的难题,如:(1)要称大象的体重。(2)要知道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棍哪一端是树根部分,哪一端是树梢部分。(3)要在毛色体态都一样的两匹马中辨别哪一匹是母马,哪一匹是子马。 大臣之父提出的办法是:(1)把大象牵上船只,在船身记下吃水深度,再以石块替代大象到相同的吃水深度,然后称石块的总数,即得大象的重量。(2)把木棍置于平静的水面,沉入水中较深的一端是树根部分,沉入较浅的是树梢部分。(3)喂马草料,会把草料推给另一匹马的是母马,另一匹是子马。 难题一一解决,国家的危机解除,当国王得知那些办法实际是那位大臣的老父所提供后,就废除了弃老的规定。 第二种是《妇女智救王国》,见于《贤愚经》第三十七则。故事的结构和《老人智救王国》相同,大意是: 强大的敌国来挑衅,相继提出三个难题要求解答,解答不出即起兵来攻。国王和众大臣对难题都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大臣的儿媳妇提出了解答的方法,也因此消弭了一场战争。 故事中敌国提出的三个难题,和《老人智救王国》中“辨蛇”、“辨棍”和“辨马”三题相同,解决的方法也一样。 这两种故事的趣味都在难题的提出与解决,但主旨显然不同。在远古,生产力不高,个人整日劳动所得,或许只是差堪温饱,一旦年老体衰,无法劳动或劳动量减退,立刻面临的就是活不活得下去的问题。弃老故事,应是有其上古的背景。但是,人们的生产力一旦提高,一个人的生产力可以维持一个以上的人温饱时,对周遭事务的认识和人际关系便都会有所改变,老人在岁月中累积的经验和智慧也会获得重视。《老人智救王国》所反映的当是这种转折。 古印度妇女的社会地位不高,《妇女智救王国》显示的是妇女的自觉自信和对男性既有地位的暗讽,在国王和众臣都无计可施之际,一个家庭妇女却轻松地解决了问题。 《老人智救王国》在中国流传很广,在流传的故事中,考验国王的天神改成了敌国的来使,解决问题的老人则不一定是大臣的父亲,有的是大臣的母亲,有的是大臣的双亲,两人各解决一些难题;另一方面,老人的儿子也不一定是朝中为官的大臣,有些只是普通平民,但主角是老人的原则始终未变。《妇女智救王国》在中国流传不广,表现妇女才智的是大量巧媳妇故事。① 此外,在中国流传的《老人智救王国》里,国家的危机不一定来自邻国,在陕西、甘肃两省流传的《老人智救王国》里,有的危机是来自逃荒迁地,在大迁徙途中遇到了困难。主角解决的难题通常是一至三个,难题的内容也不限于上述的“辨蛇”、“称象”、“辨棍”和“辨马”,但是“辨蛇”、“辨棍”和“辨马”是常见的。另外一个后来才有的常见难题是“辨兽”:外国使者带来一种怪兽,形如鼠,大如牛,声势吓人,但老人见多识广,断定它是鼠的一种,用猫把它制服了。 不管是哪一种的《智救王国》,故事里每一个难题和它的解决方法都是一个自成单元的情节(情节单元),这些情节单元的内容或多或少,都不影响《智救王国》之所以为《智救王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