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苗怀明]戏曲文献学刍议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文学网 苗怀明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戏曲文献学有单独提出并加以强调的必要,它是戏曲研究的重要分支和基础,是一般文献学研究所不能替代的。与其他学科的文献相比,戏曲文献具有诸多自身的特点,如不完整、不稳定和多元性等。这些特点决定了戏曲文献学的研究特色和方法。总的来看,戏曲文献学需要更多研究力量的投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戏曲;文献;文学;艺术
    

    一
    顾名思义,戏曲文献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和利用戏曲文献的学问。之所以在文献学之外再单独提出戏曲文献学这个概念,主要出于如下两个原因:
    一是文献学的普遍性研究无法替代戏曲文献的特殊性研究。一般文献学多建立在对各类文献归纳总结、辨析梳理的基础上,通常从整体着眼,注意那些具有普遍性的现象,难以对某一类文献进行特别系统、深入的研究,兼顾某一类文献的特殊性,正如一位文献学家所说的:“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各个学科都有独立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我们文献学不可能代替它们研究。”[1]一般文献学不仅不能替代各个学科的文献研究,而且就当下的研究状况而言,各个学科的文献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运熙先生就指出:“论述目录、版本、校勘等学的文献学著作,内容大抵都是综合性的,很少分科的文献学专著。当然,各门学科的文献和文献学,具有不少共通的现象和原理,但也有它特殊的情况需要着重加以探讨研究。……像中国文学这样一门拥有特别丰富文献的学科,建立专科文献学尤属当务之急。”[2]因此,对戏曲文献进行专门研究也就很有必要了。
    一是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学界对戏曲、小说、说唱等通俗文学文献的研究还很不够。一般文献学理论多建立在对经史、诗文等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者专治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者并不多,故对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文献重视程度不够,了解还不够深入,涉及不多,其所总结归纳的一些有关古代文献的规律和特点通常不能涵盖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文献。即使是戏曲研究者,对戏曲文献的研究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实际上,不光是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文献,其他学科文献的研究也存在这一问题,比如古代法律文献,正如一位研究者所描述的:“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古典文献学著作,毫无例外地都偏重于文学和历史,而置法律文献于不顾。”[3]
    仅从对“文献”这一概念的界定就可以看出戏曲文献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憾。不少文献学家在进行界定时,多强调文献内容的文字性和文献载体的书面性。第一次使用“文献学”一词的郑鹤声、郑鹤春在其写于1928年的《中国文献学概要》中是这样界定的:“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4]此时,以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研究刚刚起步,在文献学中所占的分量还不大,未能受到足够关注,这是可以理解的。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其后戏曲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戏曲文献有着越来越丰厚的积累,但这些新的成果未能体现在文献学著作中。比如张舜徽先生虽然将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列入“记录古代文献的材料”,但不同意将“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模型、绘画”以及考古挖掘的“没有文字的陶器、铜器、漆器等实物”列入文献学的研究范围,认为“这些都是考古学家的职志,和文献学自然是有区别的”[5]。吴枫先生亦云:“现在图书、情报工作中,文献一词的涵义很广,通常泛指一切记录知识的印刷型与非印刷型的出版物,诸如图书、期刊、报纸与特种文献。我们所说的古典文献,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前雕版、活字版和手抄的古籍文献,同时包括文书、卷册、碑铭、拓本等。”[6]这种界定基本上将“文献”等同于古籍,显然范围过窄。后来有些研究者认识到这一局限,并考虑到随着时代的变迁,“文献的内容、形式以及记录文献的载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重新对“文献”进行界定,比如洪湛侯提出:“凡是用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就是‘文献。’”[7]这一表述虽然考虑到文献载体的丰富多样性,但仍强调其内容的文字性。杜泽逊先生近年出版的《文献学概要》一书也有类似的界定,他认为“文献包含着所有历史资料”,“文献学研究的范围也就涉及到各式各样包罗古今的文献”,他同时又指出,“今天提‘文献’这个词,一般偏重于‘文’,尤其偏重于古代的文”[8]。上述诸家对文献概念的界定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这种界定对经史、诗文、辞赋、小说这些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文献无疑是比较恰当的,但对戏曲这门包含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艺术来说,则显得过于狭窄,无法体现戏曲文献的全貌和特点。因为戏曲除以文字记载的剧本、论著等文献资料外,还有大量非文字记载的、以实物形式存在的其他文献资料,即通常所说的戏曲文物,如戏台、雕塑、道具、乐器、绘画等。这类非文字的实物文献对戏曲研究远较诗文、小说等学科重要,可以说与以文字记载的戏曲文献同样重要,都是研究戏曲的第一手珍贵材料,并非可有可无的边角余料。比如宋元时期虽然是戏曲的发育成熟期,但文字记载的戏曲材料相当缺乏,我们对这一时期戏曲演出、传播等情况的了解很多是通过一些残存的戏台、壁画、考古挖掘的戏俑等实物文献得来的,正如黄竹三先生所概括的:“中国戏曲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它初形成时期和以后发展的各阶段中的演出形态,包括表演的场所、表演时的化妆、服饰、道具、乐奏以及其形成、发展原因等,由于史籍记载不详,或有偏颇、讹漏,因而不十分清楚,需要借助新发现的戏曲文物予以参订考证。”[9]如果将这些非文字形式的戏曲资料排除在戏曲文献之外,戏曲研究的有些问题就无法解决,出现很多空白。
    之所以出现对非文字内容的、实物形式的戏曲文献不够重视,一方面与传统文献观念偏重书面文字文献有关,一方面也与戏曲研究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长期以来,戏曲研究主要围绕剧本进行,所依据的主要是以文字形式记载的书面文献,如以刊本、抄本为载体的剧本、论著等。虽然也有不少戏曲史之类著作面世,但严格说来,大多只能称作戏曲文学史。文学是戏曲的要素之一,对其进行大量、精深的研究自然是必要的,但若以戏曲文学代替整个戏曲的研究,则就有失偏颇了。在戏曲文学研究一枝独秀、戏曲研究格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对戏曲文献的认识存在偏差,并反映在文献学中,这也是必然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