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民众艺术,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本文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深层内涵所反映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以及它在我国民间,以至社会各阶层的实用性进行探讨,以说明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关键词:剪纸艺术;传统文化;地位;意义 作者简介:赖施虬(1954-),副研究馆员,温州大学温州市民俗博物馆馆长,主要研究:民间工艺美术 “文化”这一名词概念的解释,在理论界一直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讲:文化是人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传统文化”不仅指古代思想家所提炼出的理论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想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还包括植根于我们本民族土壤中稳态的东西,但又有动态的东西包含其中,是过去与现在交融的过程,渗入了各个时代的新思想、新血液,并广泛地表现了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非理论形态的东西。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是一种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一体,深深植根于我们民族土壤,广泛表现在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之中,鲜明地反映出我国民间广大民众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民俗文化之一。因此,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近几年来,民间剪纸艺术虽受到艺术界和民俗界的重视,但仅仅只是停留在民间美术的纹饰和造型的角度,或民俗事象的利用、信仰角度上,没有真正将它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没看到它在传统文化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没有确立它在传统文化中该处的地位。本文拟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深层内涵所反映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以及它在我国民间,以至社会各阶层的实用性进行探讨,以说明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1]从艺术的角度看民间剪纸艺术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出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集体表象的一种文化模式。民间剪纸的作者们在创造时,从来没有任何政治功利,但有生活方面的功利意识潜入在其中。他们在创造时,往往让人 (包括创造者自己)从中感受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人的审美经验的审美心理而形成的美感。”[2]所以,自中国民间产生剪纸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装饰物,尽管历代在造型样式和利用形式上不断发生更新和变化,可民间大众所赋予它的造型思维方式和特定的深层寓意内涵,却一直不变地流传至今。因此,可以说民间剪纸是一种大众艺术。如同英国著名学者赫伯特·里德所说:“这类艺术在它所诞生时代深受广大公众的喜爱,但一般不被人们承认为艺术。”但当一些理论家“在探索艺术史的过程中,看到了此类艺术在各个时期的兴起,进行定量分析,认为最受欢迎的艺术就是最杰出的艺术。”[3]中国民间剪纸正是这样一种公众艺术。 从客观上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它不仅有它的造型形式的传承,而且还有着它自身深层独有的特定内涵。从中国民间剪纸的纹饰寓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反映出来的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当地民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它是我们探寻本民族的民族渊源和原始文化的活证。例如“蛙”这一形象在民间剪纸中屡见不鲜,民间常将它视为一种威力的象征,看作是生活中最可靠的保护神,并将“蛙”这一自然中丑陋的动物形态,运用民间美术中的互渗造型手法,将其变为神圣、稚拙、亲切、动人、给人美感的剪纸花样,缝绣在孩童的枕头、围涎、肚兜、香包等衣物上,以希望孩子在“蛙”的保护下,茁壮成长,美满幸福。民间这种对“蛙”的崇拜信仰,并不是近百年才有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远古神话中就有以“蛙”为图腾物的传说。我国的“女娲神话的来源”,就是“来自母系氏族社会以‘蛙’为图腾的氏族。”[4]“蛙”是一种原始人类对自然崇拜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变迁,也一直传承下来。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器上,也可以看到许多以“蛙”为题材的图案,原始民众将它与植物文饰组合在一起变化成几何图案,描绘在陶器上,造成一种优美的艺术效果。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蛙”则被视为“月精蟾蛙”。历代民间对“蛙”的崇拜有很多例证,这里就不一一举出了。需要指出的是,“蛙”这一图腾物产生以来,因为囿于民间文化而没有上升到中国的上层文化之中,所以也就得不到龙凤那样由皇权所推崇的中华文化象征的地位。但是,作为一种原始图腾物,“蛙”这一形象虽然在中国上层文化中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却在民俗文化中得以流传,并保持了它的原始崇拜敬仰之地位。就这一文化现象看,开展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原始文化的演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民间艺术一样,都是原始文化的嫡传物。它作为民俗文化中的元素,紧紧地依附于当地的民俗活动之中。在它的意象符号中,不仅赋予了原始艺术符号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追求美的质扑情感,而且有着强烈的“生命繁荣旺盛”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5]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的欢乐,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圆满、健康长寿、祈求家庭和睦多子、丰收安乐。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中国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艺术意象符号,如:“凤穿牡丹”“莲花多子”“鸳鸯戏荷”“福寿双全”“瓜瓞绵绵”“如意似锦”“葫芦五毒”等等花色纹样的剪纸,并将这些民间剪纸融入到各种民俗事象活动中,来满足广大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要,以扶持人类的生存,充实人类的生活。这些民间剪纸不仅有一定的形式,而且在不同的民俗事象中有一定的固定的含义。这些含义是在本民族长期文化的积淀中逐渐形成的,并得到民族大众的认可,成为被本民族大众所能理解的意象符号,只有这些意象符号在人们头脑中稳定下来后,它才富有一定的感情价值。也只有“当形式具有某种含义时,这种含义就赋予艺术品以更高的美学价值。”[6]在不同的民间岁时年节、人生礼仪、巫术祭祀活动中,就要用与这一民俗活动相适宜的剪纸样式来装饰环境,否则就会使人感到不伦不类。比如你在过年时,在门窗处贴上“鸳鸯双喜”“云朵到福”等剪纸,人们就会感到不对劲,甚至会生气,这是因为“鸳鸯双喜”表示的是结婚,它希望小两口夫妻和睦恩爱;而“云朵到福” 却是表示人死圆满,福到寿到的意思,过年叫人看见怎么不生气呀 ! 过年时你在门窗上贴上用红纸剪的“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富贵平安”“五福临门”等等纹饰的剪纸,人们一定会感到红红火火,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欣慰。这种喜悦和欣慰正体现了中国民间剪纸这一粗糙稚拙的大众艺术所 “拥有伟大的要素。”[7]即它能给予广大民众心理上的平衡和精神上的满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