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尹佩绅《凤山记序》,“拨充风伯庙祀祭香灯章程碑记”。 25《古今图书集成》祥刑典,律令部汇考三七。 26嘉庆《澄海县志》卷14,“赋税”。 27参见拙著《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页34—36,54—57。 28乾隆《澄海县志》卷2,“埠市”。 29乾隆《潮州府志》卷34,“关隘”。 30尹佩绅:《凤山记序》,“拨充风伯庙祀祭香灯章程碑记”。 31《澄海县文物志》,澄海县博物1987年铅印本。页136,原书误“元天上帝”为“先王上帝”,现据笔者所见原碑改正。 32嘉靖《潮州府志》卷8,杂志。 33参见《澄海县地名志》,澄海县人民政府测绘地名办公室1986年铅印本,页33。 34嘉庆《澄海县志》卷8,“都图”。 35《澄海县地名志》,页31。 36拙作《从“游火帝歌”看清代樟林社会——兼论潮州歌册的社会史资料价值》文后附有《樟林游火帝歌》全文,可供参考。 37参见黄光舜《闲堂杂录》卷1,楹联·河沟顶火帝庙。 38参见嘉庆《楚雄县志》册7,人物;乾隆《保昌县志》卷8,职官;咸丰《琼山县志》卷13,职官。 39黄光武《云南进士广东知县——杨天德生平简介》,《澄海文史资料》第9辑(1992年10月)。 40可参见李绍雄《粤东古港樟林二月花灯盛会纪要》,《汕头文史》第11辑,“潮汕文化丛拾”,汕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2年版。 41《李兴芳长生禄位碑》,见黄光舜《闲堂杂录》卷3,文献。 42《东里镇大事记,1743—1911》,东里镇志编撰办公室1989年油印本,页2。据黄光舜《闲堂杂录》卷20年表,仙陇宫原有《仙陇国王庙碑记》,记该庙建于乾隆二十四年,该碑记已佚。 43陈国梁、卢明《樟林社会概况调查》,中山大学社会研究所1937年版,页67—70 44有关樟林土地庙的信仰和祭祀情况.作者将另文进行讨论,限于篇幅,本文的分析只及于社庙这一层次。 45嘉庆《澄海县志》卷4,“文署廨”。 46《清世宗实录》卷105,雍正九年四月戊戌。 47乾隆《潮州府志》卷6,“城池”。 48康熙二十三年右营守备署移住约20里外的南洋,乾隆八年再迁回樟林,直至清末。 49乾隆《澄海县志》卷10,“营汛”。 50乾隆《澄海县志》卷10。“塘铺”。 51嘉庆《澄海县志》卷16。“祀典”。 52参见黄光舜:《闲堂杂录》卷2,“年表”。 53李嵩德:《苏湾北考亭朱子祠碑记》,乾隆《澄海县志》卷25,“艺文”。 54乾隆《澄海县志》卷7.“坛庙”。 55乾隆《澄海县志》卷25。“艺文”。 56李书吉:《樟林文昌庙碑记》,嘉庆《澄海县志》卷25,“艺文·碑记下”。 57嘉庆《澄海县志》卷16。“祀典”。 58嘉庆《澄海县志》卷16。“祀典”。 59嘉庆《澄海县志》卷15。“学校”。 60嘉庆《澄海县志》卷15,“学校”。 61《樟林苏北文庙碑记》,《澄海县文物志》,澄海县博物馆1987年铅印本,页144-145。 62《苏北文庙煎匙围田告示》,《澄海县文物志》。页146-1470 63《苏北文庙煎匙围田执照》。《澄海县文物志》。页147-148。 64有关“二林案”的详情,可参见黄光武《嘉庆二年澄海二林通匪案》,《潮学研究》第5辑,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5尹佩绅:《凤山记序·祭风伯神文》。 66尹佩绅:《凤山记序·樟林镇鼎建风伯庙碑记》。 67尹佩绅:《风山记序·拨充风伯庙祭祀香灯章程碑记》。 68尹佩绅:《凤山记序·樟林镇鼎建风伯庙碑记》。 69尹佩绅:《风山记序·拨充风伯庙祭祀香灯章程碑记》。 70尹佩绅:《凤山记序·拨充风伯庙祭祀香灯示》。 71尹佩绅:《凤山记序·谕风伯庙司事值办祭祀》。 72参见陈国梁、卢明:《樟林社会概况调查》,页40;陈汰余:《樟林乡土志略·建设》;《东里镇大事记,1911年以后》,东里镇志编撰办公室1989年油印本。 73蔡鹏云:《澄海乡土地理教科书》,上海翠英书局1909年版,页5。 74嘉庆《澄海县志》卷16,“祀典”。 (本文原载《清史研究》1999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