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潘定智]贵州民间文艺生态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潘定智 参加讨论

    第二,家族制文化。苗族瑶族多居高山,以家族聚落,各家族自成一套生产生活文化体系的农村社区文化。明清以后,国家政权制度才逐步建立,但在民间仍以家族制为主。苗族的“鼓社制”,瑶族的“瑶老制”、“石牌制”即是。彝族较早建立政权,但仍与家族制(家支制)结合。布依、侗等民族的民间制度文化也以家族制为主。侗族“鼓楼文化”即家族制文化的典型表现。
    第三,节日文化。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但也有许多共同的节日,如“三月三”祭山神,“四月八”牛王节祭牛王(贵阳苗族四月八还有纪念英雄之意),“六月六”祭五谷神(许多民族都有,尤以布依族最盛),七月“吃新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山地农村文化特色。牛王节仅盛行于贵州,这已成为贵州“四月八”祭牛王文化圈。
    第四,原始宗教与巫文化。贵州山区,山高谷深,岩溶幽险,森林茂盛,构成了神秘魔幻环境,成为培育原始多种崇拜的温床,对山神、山鬼、岩神、树神、洞神、龙、犬、虎、蛇等崇拜盛行。
    第五,山民的精神性格。大山,限制人们的发展,又锻炼人们的意志。为适应贵州山区环境,贵州各族人民以艰苦卓绝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与天斗、与地斗、与社会恶势力斗,从而铸就了贵州人民的勤劳勇敢的创业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今天的“大关精神”,就是贵州民族精神性格的突出表现。
    二、贵州民间文艺——山野奇葩
    贵州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是培育贵州民间文艺的土壤和气候。贵州民间文艺作为区域性文艺,有明显的特征:丰富多彩,百花争艳;古朴清新,神奇诡谲;山花烂漫,“西南来风”。
    (1)丰富多彩,百花争艳
    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多支系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使贵州文艺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贵州世居民族有17个,每个民族都有若干支系和家族,支系和家庭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艺区域或文艺活动单位。一种民歌,一种舞蹈,往往只属于一个支系的,甚至一个家庭的。苗族芦笙舞、曲、词各不相同。苗族三大方言,各方言又有若干土语和支系,各支系的语言、服饰、习俗等文化有所区别,苗族服饰就有130多种。 布依族有三大土语区,各土语区之间语言难通,所以,一个土语区也就成了一个文艺活动区域。侗族有南北两大方言,各方言又分三个土语区,各土语区的文艺各具特色。其它民族也有类似情况。各民族各支系都有自己的个性鲜明的民间文艺,犹如百花盛开,装点着贵州大花园。
    从地理环境来看,贵州总的是个山区,但各地区的地势和气候等又复杂多样。根据地理环境、民族分布、文化交流等情况,贵州又可分为五个文化圈,也就是五个文艺生态区,各个生态区的文化各具特色。民族的文艺和地域的文艺交互重迭。
    第一,东南、南、西南民间文艺生态区(北盘江—都柳江文艺生态区)。这一地区有布依族(第一土语区)、侗语、水族、毛南族等,文化积层有百越文化、夜郎文化和汉文化,而以百越文化为基本色调,虽有汉文化影响,但民族文化色彩很浓。从地理看,这是高原向丘陵过渡的地区。因而,其文艺既有江南水乡风味,又有贵州山地风格,既有与壮族傣族相同(同为百越民族)的阴柔美,又有贵州山区的阳刚气。侗族大歌复调音乐,侗族古楼风雨桥建筑艺术,布依族水族的歌舞和民间文学,以和谐、优美著称,但也有的艺术,如舞蹈、长诗等,具有阳刚之美或刚柔相济。
    第二,黔东南山地民间文艺生态区(苗岭——清水江民间文艺生态区)。苗族和瑶族的山地文化各自形成体系,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这一地区民间文艺非常丰富,也很有特色。几十年来,贵州收集出版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以这一地区最多。《苗族古歌》、神话传说故事,古朴而广博,神奇而优美。民间歌谣和长诗丰富瑰丽。民间舞蹈,粗犷、势烈、奔放。山地的艺术,刚柔兼济,而阳刚之气特别浓重。
    第三,黔北黔东北民间文艺生态区(娄山——乌江民间文艺生态区)。这里高山大川,土家族、仡佬族、苗族杂居,汉族较早进入,受巴文化儒道释文化影响较深,其文化艺术具有阳刚之气。民间传说故事、打闹歌、乌江号子歌、山歌以及傩堂戏、高台戏面具,神秘而风趣,明快而机敏。
    第四,黔西北民间文艺生态区(水西——乌蒙山民间文艺生态区)。这里主要是彝族,同时还有苗、布依、仡佬、白等族。两千多年来这里主要是彝族统治者统治,彝文化较高。虽有各民族文化艺术相互交流和影响,但彝族的高原耕牧文化艺术仍是基本色调。
    第五,黔中民间文艺生态区。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屯堡文化为其突出表现。富有代表性的地戏和面具等屯堡艺术在黔中各民族中广泛流传。少数民族除操民族语外,还通用汉语,较普遍地唱汉语民歌。汉语民歌《好花红》(布依族)、《桂花生在桂石岩》(布依族、苗族)明快优美,既有民族特点又有地域的特点。布依族和苗族的蜡染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