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钟敬文]《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钟敬文 参加讨论

    人间世代长相续,
    事业今人接古人。
    千载东流河上水,
    波消浪涌迄于今。
    ──《黄河游艇上有感》(《兰州吟卷》之一)
    一
    这是我在西下庄度过的第九个暑期了。
    桌上放着朝戈金同学日前送来的一本新书:《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这是他用了数年时间翻译出来的一部民俗学理论书籍,著者是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任约翰·迈尔斯·弗里教授。我一眼看到这本书,就直觉地喜欢它:深绿色的封面上,一位南斯拉夫史诗歌手正抚琴演唱,老树下是专心致志的听众,有妇孺、农夫、猎人……虽然这只是一幅油画(封底上注明它现藏于贝尔格莱德的一家博物馆),但却一下唤起了我的想象:在中国有多少类似的场景──不是静止的风俗画面,而是鲜活的史诗演唱活动!
    为什么这里我要先提及这部译著呢?一是因为它的出版为我们的民俗学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视野。所谓“帕里─洛德理论”又称“口头程式理论”,它正是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中发展起来的三大民俗学学派之一。1997年秋天,著者弗里教授在朝戈金同学的陪同下去内蒙古考察,他途经北京时,曾在敝寓与我谈及过该学派侧重研究史诗乃至口头诗歌的理论与方法论。所以,见到他这部导论性的著作终于出版了中译本,我深感欣悦。为原著作序的是我们都十分熟悉的阿兰·邓迪斯;《美洲民俗学学刊》也称该著是“此领域中参考书的典范”,我想它也能够对我国民俗学界有所裨益。二是由于朝戈金同学的这部个人专著,题为《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正是基于本民族史诗传统,从个案研究入手,在吸纳和借鉴这一理论的工作原则及其分析模型的基础上,于今年5月完成的一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从译著到专著,自然贯通着他本人的学术思考,其中不乏自己独到的创见和新义。这是我首先要说的。
    自1953年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陆续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已经构成了我们今天民俗学界又一代重要的研究者。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招收的一批博士研究生,大多是80年代毕业于不同学科的硕士,他们在各自的科研和教学岗位上都有一定年头的学术积累,无论从治学道路、知识结构、科研态度、理论观念,以及学术旨趣等方面,都与“从校门到校门”的研究生有着明显的不同,而这些不同给我们民俗学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气象,也使我们这门学科的队伍建设日益显露出一种新的发展前景。
    朝戈金同学即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于1986年在内蒙古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在《民族文学研究》担任编辑工作,数年后转到当代文学和理论研究室,开始专门从事民族文学的理论研究,那时他便对史诗研究发生了兴趣。1995年夏秋间,他参加了芬兰“世界民俗学者组织”举办的暑期高级研修班,在史诗工作小组为期三周的讨论后,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了一年。在那里,他凭着自己较好的英文功底,广泛吸收了当代口头传统研究领域的新鲜知识,进而将学术重心转到了史诗的田野作业和理论研究方面。这一“转轨”正是他在工作了十数年之后,郑重地选择了民俗学专业以充实和调整自己的知识架构,以期对中国史诗研究做出理论性探索的主要缘由吧。
    1997年9月,朝戈金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那时他可以说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稳健的学者了。但在校期间,他还是要求自己多学少写,谨慎从事,有朴学之风;在课上课下,他轻易不苟言笑,一旦开口,都很能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带动大家去思考。记得1998年的酷暑之际,我们教研室的几位老师和96-97级的博士研究生一道工作了一周多,对将作为高校教材的《民俗学概论》进行最后的审订,朝戈金同学也参加了这项工作。在诸多难点问题的讨论中,确实反应出他知识结构较为全面,眼力敏锐,提出的看法和建议也往往击中要害,有自己的见解。
    两年前的夏天,我也是在西下庄观竹纳凉,朝戈金同学临时来跟我小住了两天。我们从他刚刚发表的一篇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的论文谈起,随后的话题自然转到了他即将要开题的博士学位论文的设计上来。当时,他就蒙古史诗研究的文本类型、程式化风格、歌手问题和田野作业问题,逐一谈了他自己的想法。可以并不夸张地说,从他如数家珍、洋洋洒洒的一番直陈和议论中,便能见出他思考的深邃,视野的开阔和掌握资料的丰富翔实,同时,唤出了我以往对中国史诗研究的某些思考。整整两天的时间里,我们的话题始终围绕着史诗,谈兴酣畅……甚是投合,不觉晨昏移转。通过这一番面对面的讨论,从他设定的几个问题中,初步理顺了博士学位论文的主攻方向:一方面,要立足于本土文化传统去探究建设中国史诗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另一方面,要在方法论上尝试并倡导一种可资操作的实证研究,通过个案分析以支撑大幅度的理论探索。这也是后来在他写作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又结合论文的进展多次促膝长谈的一个主要话题。可以说,这两方面的学术初衷,通过朝戈金同学精审深细的论证和分析,成功地体现为这部即将面世的专著。
    正如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总评语所说的那样,朝戈金同学的这部专著“在蒙古史诗的研究中很有创见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作者是蒙古族的中、青年学者,掌握蒙、汉、英等语言文字,选择本课题具有相当的优势。论文显示了作者对国外史诗研究的新成果――口头程式理论、民族志诗学、和表演理论等都比较熟悉、且能消化吸收,对本民族的史诗传统和相关学术史也较为了解;经过田野调查,又获得了新的理论思考。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以往国内史诗学和史诗哲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整体考察,提出了许多个人创见。另一方面,作者又以蒙古歌手冉皮勒演唱的《江格尔》为个案,在国内首次运用口头程式理论,对这个民间唱本的词语、片语、步格、韵式和句法进行了扎实精密的研究,第一次证实了在蒙古史诗中确实存在“程式句法”的现象,还就蒙古史诗的“程式句法”和“语境”、“语域”的关系,提出了有价值的科学意见。这对于深入挖掘我国的史诗文化遗产是一种学术贡献,同时对于提高作者所在蒙古族的文化地位也有现实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