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征传》,第2558页。 (13)《新唐书》卷二一六上《吐蕃传上》,第6074页。 (14)五世达赖喇嘛:《西藏王臣记》,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6页。 (15)《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上》,第5228页。 (16)《资治通鉴》卷二一○“景云元年十二月”,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6661页。 (17)《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上》,第5228页。 (18)《册府元龟》卷九七九,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1499-11500页。 (19)《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上》,第5229页。 (20)《册府元龟》卷九七九,第11500页。 (21)《全唐文》卷九九九,第10343页。 (22)《新唐书》卷二一六上《吐蕃传上》,第6082页。 (23)《全唐文》卷九九九,第10343页。 (24)《新唐书》卷二一六上《吐蕃传上》,第6082页。 (25)《全唐文》卷九九九,第10344页。 (26)《新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上》,第6083页。 (27)《新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上》,第6083页。 (28)《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上》,第5230页。 (29)《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上》,第5231页。 (30)《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上》,第5231页。 (31)《全唐文》卷九九九,第10344页。 (32)《旧唐书》卷一一二《李暠传》,第3336页。 (33)《旧唐书》卷一九六上《吐蕃传上》,第5233页。 (34)《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43页。 (35)《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45页。 (36)《旧唐书》卷十二《德宗纪上》,第323页。 (37)《旧唐书》卷三十八《韦伦传》,第3782页。 (38)《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建中元年四月”,第7279页。 (39)《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45页。 (40)《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46页。 (41)《旧唐书》卷三十八《韦伦传》,第3782页。 (42)《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46页。 (43)《新唐书》卷二一六下《吐蕃传下》,第6093页。 (44)《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46页。 (45)《旧唐书》卷一二二《崔汉衡传》,第3503页。 (46)《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46页。 (47)《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47页。 (48)《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47页。 (49)《资治通鉴》卷二三二“贞元三年三月丁酉”,第7482页。 (50)《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50页。 (51)《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51页。 (52)《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53页。 (53)《旧唐书》卷一三三《李晟传》,第3672页。 (54)《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50页。 (55)《资治通鉴》卷二三二“贞元三年六月丙戌”条,第7488页。 (56)《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52-5253页。 (57)《资治通鉴》卷二三二“贞元三年五月”,第7486页。 (58)《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54、5256页。 (59)《新唐书》卷二一六下《吐蕃传下》,第6102页。 (60)《新唐书》卷二一六下《吐蕃传下》记载,唐朝参加会盟的重要人物有大理卿刘元鼎(任盟会使)、右司郎中刘师老(任盟会副使)、尚书右仆射韩皋、御史中丞牛僧孺、吏部尚书李绛、兵部尚书萧俛、户部尚书杨於陵、礼部尚书韦绶、太常卿赵宗儒、司农卿裴武、京兆尹柳公绰及右金吾将军郭等。 (61)《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65页;《全唐文》卷九九九《与中国盟文》,第10344页。 (62)王尧编著:《吐蕃金石录》,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41页。 (63)《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64页。 (64)《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64页。 (65)《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64页。 (66)《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47页。 (67)《旧唐书》卷一九六下《吐蕃传下》,第5266页。 (68)《资治通鉴》卷二四六“会昌二年十二月”,第7970页。 (69)《新唐书》卷二一六下《吐蕃传下》,第6106页。 (本文原载《文史哲》2009年4期第110~11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