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语言资源意识形成非一日可见功效;欲变语言资源意识为社会行动更有一段长路要走。而且从语言资源角度考察一些司空见惯之事,可有新思新得。例如,地名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便更改地名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流失,能否在相关法规中增加历史地名保护的内容?又如,2005年我国首批公布了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注:见《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各地政府也根据当地实际设立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些项目有许多须以语言文字的保护为基础,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歌谣、史诗、长诗、谚语、谜语等,也有直接保护语言文字本身的。(注:2006年6月,贡山县的“独龙族语言”、怒江州的“怒族‘若柔’语言”和耿马县的“傣绷文”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我国各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先河。)毋庸讳言,人们对语言文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够自觉。推而论之,从语言资源角度进行国家语言规划及开展相关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究。 二 语言生活愈来愈受重视 国家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语言问题,需要通过语言规划来科学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语言生活的和谐与活力。这就需要关注语言生活,研究本土语言和语言生活,并为解决语言生活问题提出有效对策。近些年来明显感到,现实语言生活正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分中心、商务印书馆和新浪网,三家连续两年在网络上开展“用一个字一个词描写中国与世界”活动,得到了网民和社会的热烈回应,“和谐”及与民生、环境相关的词语(如“炒、涨、民生、乱、油、石油、全球变暖”等)成为首选。这一被俗称为“词语盘点”的活动让人们细细品味母语的奥妙,回眸品悟语言生活和社会现实。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等单位多年来持续开展流行语研究与发布活动,也体现了对语言生活的关心。词语盘点和流行语发布近两年来有多个行业和网站起而效尤,成为年终岁首语言生活的一大看点。 语言生活的传统问题持续得到关注,如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普通话与各族语言的关系,母语与外语的关系等;如简化字与繁体字问题,汉语拼音的应用问题,双语教育问题等。更需提及的是,过去较少关注的一些新的语言生活也春潮般涌入视野。例如: 2.1 移民语言问题 近20多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外出和大型工程建设,神州大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移民潮。移民潮加速了普通话传播,移民的语言观念发生了或显或隐的重要变化,同时对语言资源保护也提出了新课题。 工程移民的语言情况有自己的特点。例如三峡工程移民,截止2007年下半年,已搬迁安置移民128万。从迁入广东、江苏两省的三峡移民的语言状况看,他们日常交际仍主要使用原方言,“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但对外交往使用带有浓厚口音的“地方普通话”。移民现象早已有之,客家话等许多方言的形成就与历史上的移民有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上世纪50年代的戍边移民。北疆地区主体交际语言是“准河南话”,移民的第二代会说“准河南话”者也高达83.3%,可以预见“准河南话”会在这里保持较长时期。南疆地区的交际语言主要是带新疆味的普通话,移民的第二代85%以上不会讲父母方言,原因之一是他们幼年接受了上海知青老师的普通话教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移民语言生活过去较少关注,研究这类现象对于制定当今移民的语言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2奥运会和世博会的语言服务 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13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这是举国同庆、举国参与的大事情。在奥运会和世博会上,既要做好语言服务以方便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人,又要利用机遇展示中华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语言,满足海外宾客了解中国之需求。奥运会和世博会的语言规划,既循国际惯例,体现语言平等,又应充分显示中华特色。 北京奥运会语言环境建设有新进展。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提供中、英、法三种语文服务,在所有奥运场馆及相关大型活动场所提供55种语言服务,语言服务志愿者达5000人次。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特别推出《跟福娃学外语》栏目,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联合相关单位组织了系列活动,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形成规范体系,北京市各类重要公共场所更换或新增英语标识牌247608块。 上海世博会早就重视了语言规划问题。2007年12月发布的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设计理念融浸了中华元素。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目前开通了中文版(简体和繁体版)、英文版和日文版三种版本,《上海世博》杂志是中英双语合璧。上海世博局计划为世博会招募志愿者十余万众,目前报名人数已达1.6万,参与筹办工作及从事翻译、文字等语言服务者约500人次。奥运会和世博会的筹备表明,语言服务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不可小视。 2.3 手机语言问题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标志着手机短信诞生。我国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业务,现有手机用户5亿多,普及率41.6%。2007年中国手机用户发送短信5921亿条,手机已是名副其实的“第五媒体”。普通话是手机短信主要使用的语言,使用方言旨在追求幽默、调侃的效果。2004年我国推出首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手机,拉开了民族语言手机短信的序幕,之后得到多方重视。手机当今可传递多种信息,报纸、天气预报等都在纷纷开发手机版,手机短信语言成为语言生活的新内容。与之相应,手机输入法的改进、手机字库标准的制定、手机字体显示的人性化、手机功能的深拓宽展等等,成为语言文字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