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王晓葵]解读日本战争纪念碑:刻在石碑上的日本(3)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北方网-南方周末 2007- 王晓葵 参加讨论

    赤军的爆破
    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对立的一方来看,这个碑则是一个必须抹消的存在。“七士之碑”建成11年后,1971年12月,日本赤军“东亚反日武装战线”派人在石碑下安置炸弹,一声巨响,石碑化做三截。日本赤军发表了如下声明:
    殉国七士之碑,是1948年由帝国主义头子吉田茂书写碑铭,为甲级战犯招魂而建造的。这是个彻头彻尾的肯定、美化旧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革命意识形态的产物。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新殖民侵略的精神象征。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赤军由于采用劫机、暗杀、爆炸等恐怖暴力的抗争手法,被日本和国际社会所排斥。但是它的政治立场,是彻底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主张日本应该承担战争责任,向战争受害国谢罪道歉的。他们的战争认识,代表了日本社会最左翼的一端。
    石碑被炸,立碑者当然不肯就此认输,他们不惜代价,从德国进口专用的粘合剂,把石碑粘合修复,重新立在原处。现在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碑体上的裂痕。笔者在实地探访时,守碑护庙的女住持妙静在介绍这段往事后,意味深长地说:他们是专业暴力集团,精心策划严密实施的爆破计划,居然没有把石碑炸碎,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围绕七士之碑的“战争”,极富象征意义。美国历史地理学家福德在他的《刻在石碑上的美国:暴力与追悼的景观》中指出,人类大体有“圣化、选择、复旧、抹消”等方式来对待历史遗迹,具体选择何种方式,取决于这个社会对相关人物和事件的价值判断。在经过上述4个方式处理过的景观里,“镌刻着个人、集团乃至社会整体如何解释、认识过去的基本态度”。我们从“七士”的被“圣化”、被“抹消”又被“复旧”的历史中,不难看出,日本社会对二次大战认识的对立构图。一端是死心塌地地拥护战争,另一端则是彻底反省战争,承担加害责任。日本著名的反战活动家吉川勇一用“被撕裂的死者”来形容日本社会对战死者的不同的态度,指出这两端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是“无限大”。在下一个石碑上,我们可以看到和“七士之碑”对峙的“无限大”的另一端,即日本战争记忆的另一段“景观”。
    在距离东京大约200公里的埼玉县的一块私人墓地里,静静地树立着一块墓碑,碑体呈长方形,不事雕琢,黑底白字,碑文翻译如下:
    在旧军队服役12年8个月,其中10年在中国作为陆军下级干部(原宪兵准尉),在天津,北京,山西省临汾、运城,旧满洲东宁等宪兵队勤务,参加侵略战争,对中国人民所作的行为,表示深深歉意。
    这块碑的碑主叫大泽雄吉。通过碑文可知,他在中国东北、华北等地参加过侵略战争。但是,在中国作战期间,他到底做了哪些让他良心不安的事情,他到死都没有告诉任何人。战后,大泽退伍回到故乡以经商为生。他女儿绫子回忆说,大泽常常吐露对天皇、对战争的厌恶,而且夜里常常被噩梦惊醒。绫子多次追问他在中国的事情,他都含糊其辞。绫子知道的惟一细节是,大泽所在的部队曾经抓来一个中国少年做杂活,一天,这个少年突然把自己的右手砍掉,说是自己干活时不小心误伤的,乞求放他回家。大泽的上司看出破绽,命大泽杀掉这个少年。大泽了解到少年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生病在床,少年如果不回去,母亲必死无疑;如果逃走,被抓回来肯定会被枪毙。万般无奈,少年才想出这个方法。大泽同情少年的遭遇,就去给他说情。但是,这个少年最终的命运如何,大泽还是没有告诉女儿。
    大泽临终时,拿出一纸写好的碑文交给病床前的绫子,要女儿一定为他树立这个墓碑,向中国人民谢罪。绫子为了解父亲在中国战场上的表现,四处寻访他的战友,但是,找到的人要么说些当时的生活小事,要么就说当时他们没有直接参加战斗,没有做什么对不起中国人民的事情。就这样,大泽的战争经历始终是一个谜,而且谜底随着他的死去而永远被尘封在地下。但是,从大泽留下的这个碑,我们得到的信息是清晰的,这是一个作为加害者的战争记忆的象征。
    虽然有了遗嘱,谢罪碑的建造并非一帆风顺,大泽死后,绫子的哥哥继承了家业,他坚决反对建造谢罪碑。为此,绫子向同样收到父亲遗嘱的伯父求助。但是,同样当过宪兵的伯父也说,树了这样的碑,会被乡邻误以为死者干了多少天大的坏事,这种辱没门风的事情不能干。结果一直到大泽死后12年,绫子的哥哥去世,他的儿子,也就是绫子的外甥继承了家业,大泽的遗愿才得以实现。
    “中归连”和“偕行会”的道歉
    作为和“七士之碑”完全对立的战争记忆的标志,“谢罪之碑”所代表的是作为加害者的战争记忆。事实上,早在1950年代,就有很多日本老兵站出来,把自己的加害体验变成历史的“证言”。日本学者野田正彰曾经调查了“中归连”的很多成员。这些在中国被俘虏的日本兵,在抚顺等地的战俘营接受教育后,被特赦遣回日本,组织了一个“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简称“中归连”。他们通过讲演、著述等活动,介绍自己在中国战场的所作所为,促使日本社会反省自己的战争责任,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虽然他们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威胁、恐吓、讽刺和嘲笑,但他们所代表的战争的记忆方式,还是慢慢在日本社会产生影响,大泽的孙子同意在自家的墓地树立“谢罪碑”,就是一个例证。
    1980年代,还发生了“偕行会”征文事件。偕行会是一个旧日本军退伍军人的联谊组织。1982年,教科书问题引发了日本国内对南京大屠杀的剧烈争论。偕行社在他们的会刊上发布征文启事,向会员征集南京大屠杀的“反证材料”,希望能证明南京大屠杀是子虚乌有。从1984年4月到1985年2月,杂志开始连载《“南京战史”的证言》。所发表的文章中,既有屠杀俘虏的记述,也有亲眼目击大量遭残杀的尸体的证言。连载不但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为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1985年3月,《偕行》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了《南京战史证言之总结》,承认事实的存在,并声明,“作为旧日本军的一部分,我们不得不在此向中国人民表示深深的歉意”。
    这次征文活动,本意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名誉和利益,结果却事与愿违,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而编辑部能够在事实面前坦诚认罪,说明日本社会反思战争的思潮在不断扩大。加害者记忆的构筑开始逐渐展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