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史学 >

[王晓葵]解读日本战争纪念碑:刻在石碑上的日本(5)

http://www.newdu.com 2017-11-07 北方网-南方周末 2007- 王晓葵 参加讨论

    构筑共同战争记忆的可能
    在日本众多的受害纪念馆中,也有少数加入了“加害”的内容。大阪的和平纪念中心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其介绍文字中提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国及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人们,还有处在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台湾的人民,遭受了巨大苦难,对此,我们将铭刻在心。”在馆内的展示中,专门设置了“南京大屠杀”的展台,通过图片介绍南京的受害状况。大阪和平中心因此遭到了右翼势力的疯狂攻击。他们成立“战争资料偏向展示纠正会”。另外利用大阪和平中心的公共设施的性质,故意在馆内申请举办诸如否定南京大屠杀的集会等活动。纪念馆也成为战争记忆的攻防战场。
    把“受害”的范围扩展到交战双方,则是构筑共同的战争记忆的一个努力。冲绳的“平和之础”纪念碑就是一个例子。这个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冲绳战役结束50周年,于1995年6月在冲绳县和平祈念公园内建设的。在这个纪念设施里,不分国籍、军人平民,在冲绳战役中死亡的所有的人的名字都刻在“御影石”上。现有日本人22万多人、美国人1.4万多人、韩国人263人、英国人82人、朝鲜人82人、台湾28人,共计23.8万人的名字刻在上面。2000年的冲绳峰会,美国总统克林顿曾前往献花。这里成为交战双方共同回顾历史、悼念战争死者的一个共同的“记忆之场”。
    战争纪念碑作为“刻在石上的战争”,向我们展示了日本社会记录、记忆战争的基本格局。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围绕战争的记录与记忆,日本社会是被撕裂的。由于日本国内尚且无法统一自身的历史认识,因此当面对中国以及亚洲受害国的时候,日本发出的信息往往是模糊和自相矛盾的。我们过去往往把解决历史分歧的希望寄托在对史实的挖掘上,但是,战后60年来,中日双方的分歧,并没有随着历史研究的进展而缩小,相反,近年来,围绕战争的性质问题,双方的论争反而日趋激烈。究其原因,恐怕是对战争的记忆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对史实的基本态度的差异。因此,如何超越自身的战争体验,构筑共通的战争记忆,是解决中日两国历史分歧的重要课题。
    (作者为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