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钱钟书致王平凡的信笺 ■ 钱钟书有“历史问题” 为什么还定为一级研究员? 吴学昭著《听杨绛谈往事》中,多次提到文学研究所领导认为钱钟书有“历史问题”,但为什么还给他定一级研究员?这引起了一些读者疑惑不解。为此,笔者特向王平凡老人作了访谈,下面是谈话摘要。 问:《听杨绛谈往事》(以下简称《往事》)中谈钱钟书“历史问题”,你知道吗? 答:《新文学史料》(2003年第4期)刊登了《钱钟书与清华“间谍案”》一文。有关领导也向我做过调查,我根据所了解的情况作了回答。《往事》中增添了不少所谓“新”的事实。这些事实我用不着一一去谈,我只就我了解的情况作些说明。 我是1955年调到文学所,从事党的组织工作。为了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我必须了解研究所的全面情况,特别是科研人员的思想情况。何其芳在给我介绍科研人员情况时,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谈钱钟书、杨绛夫妇的情况,说钱钟书在解放前,受郑振铎先生影响,从事进步文艺活动,参加编辑《美国文学丛书》,并参加了郑振铎、李健吾主编的《文艺复兴》等活动。1948年12月,国民党政府宣布迁逃台湾。郑先生听说台湾大学聘请钱钟书、杨绛夫妇教书,他赶紧给他俩写信,劝他俩留在内地等待解放。据钱先生说,他俩原打定主意不走,得到郑先生的信更加坚定下来。1949年上海解放,他谢绝了英国某大学之聘,及香港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职位,举家迁往北京,就任母校清华外文系教授。“他俩是爱国的高级知识分子。”这是何其芳的肺腑之言。 我曾听到所里、北大对钱钟书的“历史问题”有所议论,要求何其芳能具体给我谈一下。他回答说,钱钟书先生调到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参加翻译工作时,是经过中宣部严格审查过。党对钱先生是了解的,信任的。何其芳对知识分子工作十分重视,一再要求我们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做到在政治上信任,生活上关心,在工作上充分发挥作用。 问:你看过钱钟书的档案吗? 答:当时,高级知识分子档案由中宣部管理,所里没有他们的人事档案。我在文学所工作多年,从未看过钱钟书的档案。 问:1956年,高等教育部为准备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编写了一份《北京大学典型调查材料》,重点分析的就是两种类型的“中间分子”和“反动分子”。作为“中间分子”,点了北大教授王瑶、傅鹰的名,并描述了他们复杂的历史和摇摆的思想状态。作为“一般政治历史复杂并一贯散布反动言论的反动教授”,特别列举了钱钟书的各种“反动言论”。这份材料表明,党内一些部门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判断仍然有相当的保留。我想知道,对于《北京大学典型调查材料》,文学所领导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要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到体制问题。 文学所于1953年2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决定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国家第一个文学研究专业机构。任命郑振铎为所长、何其芳为副所长,附设在北京大学。周扬同志和北大领导商量决定:北大负责文学所办公、宿舍、工资,及一般党团组织生活。文学所的方针任务、科研规划、高级知识分子的管理由中宣部负责。文学所党组由中宣部批准,何其芳任组长。北大和文学所这种关系说明,文学所和北大在实际工作中,不是领导关系。高级知识分子的评定职称、人事档案等,都由中宣部管理。1956年文学所归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直到“文革”前,都是如此。因此,何其芳认为钱钟书的历史没有向北大组织谈的必要。我刚到文学所,何其芳就对我讲,中宣部对钱钟书是了解的。至于《调查材料》中那些问题,是否征求过何其芳或其他同志的意见,直到1956年我们贯彻中央关于知识分子会议精神时都没听说过。 1956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会,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央政治局于2月24日举行会议,作了《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所党组织和党支部学习中央文件时,大家结合文学所科研队伍实际,作了具体分析,一致认为文学队伍是好的,没有一个人认为钱钟书“思想反动”。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知识分子会议的精神,中国科学院发出关于实行晋升职称,升级制度通知。由郑振铎、何其芳两领导提名,经学术委员会讨论,一致同意定钱钟书为一级研究员。这对钱钟书“历史问题”的种种议论,我想是最好的回答。 文化大革命后,钱钟书的历史问题,经过内查外调,并与本人核实,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结论。 何其芳同志为文学所树立了好的学风,鼓励大家实事求是,认真做学问。他对老专家充分信任和尊重,妥善安排工作,而且在生活上热忱关心。特别在历次运动中,保护了广大科研人员。对俞平伯、钱钟书等先生的保护和信任,就是最生动的事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