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辉县琉璃阁与太原赵卿墓相关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11-08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 李建生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辉县琉璃阁东周墓地的国别有卫国公室说和晋国范卿说。有学者对琉璃阁范卿墓地提出质疑,本文就学界颇有争议的几个实质性的问题展开辩论。太原赵卿墓(M251)墓主有简子说和襄子说。1994年太原金胜村发掘的M674、M673等墓,墓主为赵卿的属臣,时代与赵卿墓相当,从而佐证1988年发掘的M251墓主为赵鞅(?─前475年)。赵卿墓地年代的确定,为琉璃阁西区M75、M76、M1墓主头向东的大墓年代判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辉县琉璃阁 太原金胜村 长治分水岭 范卿 赵卿 韩氏贵族
    一 以地形之说解释琉璃阁墓地的朝向不能成立 
    关于琉璃阁大墓国别族属问题学者已发表许多论著,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列举。2008年第3期《中原文物》同期刊登李宏《辉县琉璃阁墓地国别族属考》;刘绪《晋乎?卫乎?—琉璃阁大墓的国属》,二位学者各抒己见,对琉璃阁墓地的国别族属发表截然不同的观点,拜读之后收益颇多。本文针对琉璃阁墓地颇有争议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有学者指出:“琉璃阁墓地东周墓群的墓向选择多数为东向,晚期转而为北向。依东高西低地势,东早西晚而父登子肩。……墓向的选择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甚至在同一墓地、同一时段、同一宗族内部,头向也不尽一致。”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对两周时期非姬姓诸侯国高级贵族的丧葬习俗,墓葬的朝向、国别族属,做了更为详细的考察。  
    周初分康叔“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分唐叔“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左传·宣公四年》讲的“殷民七族”和“怀姓九宗”是卫国、晋国当地的原住民。“怀”即“隗”的假借字。金文作“媿”,《左传》作“隗”、“怀”。“怀姓九宗”是一姓(媿姓)九个宗族,他们是晋国居民主要构成部分。“封于夏虚”是讲叔虞封唐,唐是在夏人生活过的地区。“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是晋国执行的基本国策,治理晋国要借鉴治理夏遗民与戎狄本族的法规。  
    姬姓属外来的殖民者,是统治阶级,而非姬姓的卫国“殷民七族”,晋国的“怀(隗)姓九宗”是本地区的原住民。这些原住民,或殷遗民、或夏遗民、或怀(隗)姓九宗,他们是被统治阶级。因此,一个大型邦墓地,有不同的宗族在此埋葬,他们的丧葬习俗不同是很正常的。
    上马墓地是西周晚期到战国早期的大型墓地。1373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墓地属不同家族,实行聚族而葬。有19座规格较高的铜器墓,其墓葬的朝向都是南北向的,而占墓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小型墓的朝向却是东西向的。有可能这些南北向大型墓葬的主人是外来的姬姓周人,是统治阶级。东西向的小型墓墓主是本地的原住民,他们地位很低,是被统治阶级。  
    据邹衡先生《天马—曲村》报告:墓向和分布,依墓主头向为准,北向者362座,东向者241座,西向者33座。东西向和南北向墓葬在墓地中往往各自成片分布,形成明显的一群。1982-1984年发掘k4区,该区有上百座墓,墓葬朝向呈东西方向的为大多数,其中面积比较大的墓葬有10余座,均为1鼎墓,其墓向绝大多数呈南北向。这些南北朝向墓葬的主人,可能是等级相对较高的姬姓,而东西朝向小型墓葬的主人,有可能是非姬姓的原住民,或夏遗民,或怀姓(媿姓)九宗,他们是地位较低的被统治阶级。  
    近年来,大遗址保护、大型墓地的考古发掘获得新成果。山西翼城大河口霸国墓地、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陕西凤翔县雍城秦公陵园,均属两周时期非姬姓的墓地。这些大型墓地,不论大墓、小墓均为东西向,而南北向的墓葬是很少看到的。非姬姓国家实行民族自冶,一般来讲,民族关系比较简单,受外来的族姓影响很少,因此仍保留着原有生活习俗和社会形态。  
    陕西凤翔雍城秦公陵园,14个相对独立秦公陵园,有51万平方米。墓主头向西,曲肢葬。不论是公墓、还是族墓,上千座墓葬均为东西向,很难看到南北向的墓葬。太原“赵卿墓位于龙山脚下的缓坡地带”,依地势西高东低(坡度较大),墓为东西向,墓主头向东,依地势墓主呈头低足高。  
    上述丧葬习俗有悖于“琉璃阁墓地东周墓群的墓向选择多数为东向,晚期转而为北向。依东高西低地势,东早西晚而父登子肩”。以地形之说来解释墓葬的朝向是没有依据的。  
    丧葬习俗与墓葬朝向的选择,与祖先崇拜和宗教中灵魂不死的观念有关。有血缘关系的同姓同族,他们的文化面貌应该是一致的,其丧葬习俗相同,墓葬的朝向也是相同的。统治阶级为当地本族,本族自己治理自己,受外族影响很少。其墓地的丧葬习俗基本一样,墓主的头向一致。统治阶级为外来的姬姓周人,被统治阶级是当地原住民,这样的大型墓地,有不同的宗族存在是很正常的。血亲相同的宗族成员,聚族而葬,形成相对独立的墓群。墓地有多个宗族存在,形成不同葬俗,并延续了许多代,称之为邦墓,因此,在邦墓中有不同的丧葬习俗是很正常的。以血缘宗族为主导,只有一个有血缘关系,国君、国君夫人相继埋葬在这个墓地,并延续了许多代,称之为公墓,因此,在公墓中,丧葬习俗是相同的,墓主的头向应该是一致的。  
    两周时期,同一墓地、同一时段,墓主的头向不尽一致,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外来族姓是统治阶级,而本地区的族群是被统治阶级。“在同一墓地、同一时段、同一宗族内部,头向也不尽一致”。或许他们根本就不是同一宗族,这种现象在殖民者为姬姓周人的邦墓中出现是很正常的。不论是东高西低(琉璃阁墓地),还是西高东低(太原赵卿墓),晋国非姬姓卿族,赵卿(嬴姓)、范卿(祁姓)的墓葬都是呈东西向的,墓主头总是向东方。
    “依地势形成‘父登子肩’的墓葬布局”,“琉璃阁墓地东周墓群的墓向选择多数为东向,晚期转而为北向。依东高西低地势,东早西晚而父登子肩”。此说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