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修昔底德的打开方式与当前研究举要(2)

http://www.newdu.com 2017-11-20 文汇报 熊文驰 参加讨论

    文本与评注
    研究先是读书。《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本书,英译本选择上,简明晓畅符合现代语言习惯的,首推华纳本(Rex Warner,1954),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中译本的依据(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在现有中译本里也最为流畅)。讲究字句对应,务求曲尽原文的,史密斯本(Charles F. Smith,Leob,1919)可为翘楚。语言精炼传神,且早已列为经典的,则数克劳利本(Richard Crawley,1874),刚好我们也有相应中译本(徐松岩译,上海世纪出版公司,2012年)。克劳利本更有突出优点是,演讲辞精炼华美,铿锵有力,至今未遇敌手;并且这个译本被重新制作(The Landmark Thucydides,Free Press,1996),除有词句、注释、页边年代与书后附录等改进或增录,最为独一无二的是配有大量精细地图,几乎全书中出现的每一个地名都可以找到对应位置,这对于清楚抓住整个战争过程,再合适不过了。以上译本,对于初读全书的人应该够用。
    此外另一名声很大,且是现代西方语言第一个完整译本的,出自政治哲学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1629),有新校订本可用(David Grene ed.,1959),但在此并不推荐初期使用,近四百年前的英语不易读懂,对于深入研究才是不可缺少的参考。另有几种新译可供选译,比如拉铁摩本(Steven Lattimore,1998)、哈蒙德本(Martin Hammond,2009)以及迈诺特本(Jeremy Mynott,2013)。就英译本而言,虽未尽举,以上数种已当绰绰有余。
    若有人远不满足于此,则可进一步研习古希腊文,求之于牛津古典文本(Historiae,H. S. Jones ed.,Oxford Classical Texts,1942)以及最可参考的两种评注:葛默(A.W. Gomme)等人相继编著的五卷本《修昔底德历史评注》(A Historical Commentary on Thucydides,1945—1981),重于史实考辨;霍恩布勒尔(S. Hornblower)独著三卷本《修昔底德评注》(A Commentary on Thucydides,1991—2008),则兼顾文本与史实的讨论,每涉重要问题,则精要述评既有研究,可谓集成之作。此外还有数种对单卷或若干卷的评注,为简便计,恕不尽举。
    历史与书写
    修昔底德虽然远不限于,但首先是一位历史学家,历史研究是探讨修昔底德的基础。打开文本,首先就碰到一个历史编撰学(Historiography)的问题,他的写作属于哪一类?一方面史学史上,修昔底德以客观研究闻名,直到现代史家兰克依然对其称道备至。但另一方面,书中又有大量战争现场描述,尤其通篇的辩论或演说讲辞,这些是不是文艺式的再创作?书中虽以编年纪事,冬夏交替,但详略与次序显然经过精心安排,比如,一方面他说雅典每年年末都有公共葬礼,但他只记载了战争第一年的这一次,以及伯里克利那篇演讲辞,之后历次则一概忽略;他又说城邦党争遍及希腊,但他只对科西拉(Corcyra)这一次详细记载,并作长篇评说。更不必说作者讲述雅典人西西里远征的两卷书,笔调恢宏而悲凉,几乎就是充满政治与历史意味的巨幅油画。显然,全书不符合现代任何一种历史著作体裁,既不“完整”,也不“客观”,最好的评价是说它介于科学与艺术之间,更极端的否定则说它陷入严重的偏见与武断,深深笼罩于神话与悲剧的影响之下(典型代表如康福德[F. M. Cornford]《修昔底德——历史与神话之间》[Thucydides Mythistoricus,1907],有中译本,此书直到今天仍享有不小名声,不妨一观)。
    霍布斯早就注意到修昔底德的史笔与众不同,在译序中除了推崇其史学成就至高无匹,还特别指出他的书写方法与众不同:其他史家也会有真知灼见,但往往直陈于纸面,读者“听讲”便可;修昔底德则似乎只是站在一侧重现历史,罕有“旁白”,但与此同时,读者却被“请进”事件现场,公民辩论、街谈巷议、盟邦叛乱或决战现场等等,顺着修昔底德的指引,逐一观察而得出自己的判断。换句话说,如果其他史书是一本静止的教材,那么他的书则是一场能动的教育与历练,所获得的将是政治行动者的洞见,对应于书中场景来说,那就是写给将军与政治家看的。
    要论客观,那他的书当然是但却不仅仅是客观研究,而是研究之后的生动讲述。不妨类比说,客观研究的成果,是发掘出某一段真实历史的“巨石”,虽则客观,但浑然莫辨;出色史家则能在这块巨石之上,描画出若干生动影像与重大事件;但修昔底德则目光锐利,手持刻刀,乱石纷纷之余,呈现于世人的是一件巨幅历史石雕——坚硬而突出的历史事实,以及事实所讲述的深刻政治意味。
    现代学界在历史编撰学方面的争论素来兴盛,在此简举三例。一是约翰·芬利(John H. Finley,注意不要与另一位著名古代史学专家摩西·芬利[Moses I. Finley]混淆),其著作《修昔底德》(Thucydides,1942)与续作《再论修昔底德三篇》(Three Essays on Thucydides,1967),某种意义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承接现代早期修昔底德研究者的主要论题与成就,同时又有重要研究推进,深深启迪了当代学者。第二位是法国学者罗米莉(Jacqueline de Romilly),其论著《修昔底德的历史与理性》(Histoire et raison chez Thucydide,1956;英译本则为The Mind of Thucydides,2012),深受芬利启迪,在核心观点上强调,修昔底德之书既是一部基于理性研究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极具写作艺术的论著,它所尝试提供的教益并非完全直述于文字,而是隐含于他对不同事件的详略处理与精心章节安排,以及充满修辞乃至审美的文字书写。该书一出,即引领一时风潮,甚至直到今天。第三位代表可举霍恩布勒尔(S. Hornblower),在前文已举大型评注外,另有《修昔底德》(Thucydides,1987)一书,仔细论辨修昔底德书写中的演讲辞、证据使用与论证、观点的表达方式等等,卓然大家之作,不容错过。以上三位学者论著可堪代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