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指出,2013年以来,中国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会化加速的态势,基于新媒体的微传播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六朝博物馆自2014年开馆以来,参观人数逐年递增,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热情越来越高。他们需要在实地参观中对博物馆藏品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足不出户,了解博物馆最新消息。通过实地学习和网络新媒体两种方式得到更多的参与感。目前六朝博物馆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已运营三年,截至2017年8月,微博粉丝已达10.6万,微信公众号订阅量达到4.4万,累计发送2000多条微博,500多条微信。新媒体的使用不仅给公众提供了与博物馆互动的平台,同时也帮助博物馆将更多的知识与讯息准确地传达给公众。 微信类型及影响力 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形式多样,不同内容对公众的影响程度不同,产生的互动效果也不同。 微信的类型 根据现有的微信内容,微信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资讯类:具有时效性和地域性,给用户带来价值,“提供-使用(阅读或利用)-反馈”之间能够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CS(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链。 博物馆常用资讯包括常设展览和临时特展。常设展览在公众心中是一个博物馆的核心,微信一般是突出主题,以叙事性描述为主进行介绍;临时展览资讯特别之处在于展出时间较短,题材新颖,提供给公众在特定时间内观看新鲜事物的机会。 (2)报名类:包括讲座、社教活动、志愿者招募等报名。报名类的微信内容主要围绕各类社教活动的报名。相较于展览类资讯,这类微信内容需有具体的活动文案、流程以及可操作的报名流程和报名系统。 报名类微信同时包含一类特殊的内容,就是志愿者报名。六朝博物馆的志愿者招募目前为一年一次,每年三四月集中发布此类微信。虽然持续时间很短,却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招募的大部分志愿者是通过微信了解报名信息的。因此,志愿者招募信息效果十分重要。 (3)科普类:以介绍与博物馆相关的考古过程、历史故事、文物细节、民俗背景等内容为主。有原创和转载两种形式。科学普及同样也是社会教育的一类。 (4)回顾类:分为展览回顾、讲座回顾、社教活动回顾、志愿者活动回顾四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