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金石证史、补史的观点,今日已引起反思。只有充分理解新资料所特有的性质,才可能真正发挥它们的价值,而不致只是把它们削足适履地嫁接入传统史料已经绘出的历史画卷中。 2017年11月18、19日,“文献·文书·文物:中古史研究的资料利用与开掘”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六朝博物馆报告厅召开。会议由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与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共同召集,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江苏省社科院等单位的二十余位学者与会。 近代以来,中古史研究名家辈出,成果丰硕。但相较于其他断代史研究,今天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资料利用方面明显更依赖传统史料。在这片已经过精耕细作的领域里,如何寻找新的研究空间,成为学人的共同困惑。为此,会议围绕中古史研究的资料利用与开掘这一核心问题,组织了若干专题报告和座谈。会议座谈嘉宾包括:陈苏镇、罗新(北京大学历史系)、陈爽(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赵益(南京大学文学院)、张学锋、胡阿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专题报告有: 陈鹏(吉林大学文学院)《东晋南朝的“十八州谱”与州郡著姓》; 陈爽《〈世说敬胤注〉所见东晋佚史考》; 陈志远(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六朝的转经与梵呗》; 邓玮光(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历史系)《许迪案小考》; 方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朝佛教仪式疏文得名源流考》; 陆帅(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萧梁前期的北来降人:新刊梁〈普通二年墓志〉小考》; 姚乐(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萧梁“三品蕴位”考论》; 于溯(南京大学文学院)《行走的书簏:中古时期的文献记忆与文献传播》; 叶炜(北京大学历史系)《从不书志主名字现象看中古墓志集本与石本的异同先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