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探寻东夷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8-01-22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清俐 张杰 参加讨论

    在久远的新石器时代,东夷文化已经生根发芽。探寻东夷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不能被忽略。
    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
    北辛文化的农业较之前的后李文化有了明显的进步,从遗址发掘的器物来看,主要表现在农业工具的比重加大,种类增多。农业的发展和稳固的定居生活,带动了家畜饲养业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在苑城西南遗址,考古学家采集到大量的猪骨。
    北辛文化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石器、骨器和陶器的制作上。在新石器制作方面,首先是数量增多,和后李文化相比,在相同的发掘面积内,北辛文化的出土数量大大增多。其次是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占主导地位,骨器制作相当精细,绝大多数为通体磨制。
    在房屋结构上,北辛文化时期产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与后李文化相比,首先是房屋面积显著变小。其次,房屋内结构有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灶的数量减少。在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栾丰实看来,小房子是为适应社会需要而出现的,从大房子到小房子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当时人们建筑房屋的能力下降,这是较小的人口单位——家庭产生的标志。
    由此,栾丰实推测,北辛文化时期的社会结构产生了一个较大的变化,即家庭作为一种社会单位开始出现。整个社会已处于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时期,而所有制的形式,则开始由氏族公有制向家庭私有制转化。
    进入文明时代的前夜
    北辛文化后,海岱地区进入大汶口文化时期。学界一般将大汶口文化分为三个阶段,伴随着几十年的考古发掘,人们对大汶口文化的认识已经较为清晰。
    在大汶口文化早期,已经有家族墓地出现,并且开始产生贫富分化现象。在这个时期,男女社会分工已经较为明确,男子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而女子则从事纺织等家务劳动。在刘林遗址墓葬发掘中,这些特征表现得十分明显。比如,石凿、石斧等多出自男性墓,而纺轮多出自女性墓。栾丰实推测,大汶口早期阶段已经初步完成了由氏族所有制向家族所有制的转化,甚至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私有制成分已经超过公有制。
    距今5500年前后,大汶口文化进入中期阶段,手工业发展迅速,以快轮技术发明为代表的陶器表明,手工业很可能已经脱离农业,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部门。而大汶口文化中期墓地的发掘表明,家族墓地进一步分化,贫富分化进一步严重,许多大墓已经出现人殉现象。这表明部落之间的战争日渐频繁,许多战俘沦为奴隶。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大汶口文化进入晚期阶段,在这一时期,用于交换的商品生产已经出现,商品化性质比较明确的首推制陶业。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大汶口文化创造出了图像文字,这些文字均刻在大口尊的外表,多为每个器物上一个字,有的还在图像上涂朱。这在大朱村、尉迟寺、尧王城等遗址中都有发现,并传播至其他地区。在栾丰实看来,这足以表明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到来,海岱地区已经开始迈入文明社会的门槛。
    值得一提的是,大汶口文化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外界保持着频繁的接触和交流,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有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太湖流域的崧泽、良渚文化和辽东半岛南端的小朱山二期文化。尤其是到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大汶口文化对周边影响大大增强。到了大汶口晚期阶段,海岱文化区的西界进一步向西拓展,包括周口、开封东部一些地区,从而进入海岱文化区的极盛时期,影响遍及整个豫中、豫西,个别甚至进入陕西东部和山西南部。
    文明形成 邦国林立
    到了距今4600—4000年,海岱地区进入龙山文化时代,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子崖遗址的发掘为标志,确认了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存在。龙山文化时期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代之前或与夏初略有交错,按照传统的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观点,中国文明社会的形成和中央集权国家的产生是以夏王朝的建立为标志。文明的起源和国家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的过程,龙山时代是探讨文明与国家起源的关键时期。
    城的产生是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在海岱龙山文化时期,已经发现城子崖、边线王、丁公、田旺等数座城址。对城址的考古发掘表明,在这些中心城址周围,往往分布着数千至数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一般、级别较低的村落遗址,呈现出“众小拱一大”的形式,城乡对立、“国野”分居共处的格局开始显现。
    文字的创造和使用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准之一。与大汶口时期出现的图像文字相比,龙山时代的文字呈现出新的变化。在丁公遗址发掘出的陶片上发现了5行11字,笔画流畅,独立成字,排列规则,脱离了大汶口文化时期刻画符号和文字画阶段。栾丰实推测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记载了一定的内容。这表明,龙山文化时期可能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文字,并已用于记录和传递信息。礼器是人们的社会等级名分的象征和标志,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钺、玉版、玉冠饰、蛋壳陶高柄杯等,表明龙山文化时期的礼器制作趋于专门化。
    整体上看,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已经开始向文明社会迈进。
    在与邻近地区同时期诸文化关系上,海岱地区龙山文化与辽东半岛的小朱山三期文化、豫北冀南地区的后冈二期类型、豫中地区的王湾类型关系密切。就与中原地区的王湾类型的关系而言,整体上,王湾类型对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分布于豫东、鲁西南地区)影响较大,尤其是龙山文化晚期,有明显增强的趋势,王油坊类型对王湾类型的影响比较微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表明,中原地区崛起,其势力开始向东部渗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