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国史 > 评论 >

方光华:中华思想的思辨传统与时偕行

http://www.newdu.com 2018-02-23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方光华 参加讨论

    中国人自古就有喜爱思辨的传统。伏羲时代就发明了八卦,试图用八卦将自然与人类进行整体把握;黄帝时代又发明五行,认为掌握了五行也可以了解自然与社会。八卦和五行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古人把握世界的思维工具。
    中华传统思想与时俱进
    春秋时期,面对社会变革,孔子把对天命的信仰转化为人的道德自觉,指出社会的发展要与人的情性的合理舒展相统一。老子用概括的语言对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过程和特点进行描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他认为在自然界起主导作用的不是事物刚强的方面,在现有方式的对立面中孕育着新的发展可能。孔子和老子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大门。墨、法、名、纵横等诸子百家纷纷提出社会治理方案及其理论依据。经过战国中后期的思想综合和秦汉时期的政治实践,到汉武帝时期,中华思想的主流逐渐沉淀为以儒家经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思想形态。
    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时期所形成的思想模式受到挑战。随着佛教的传播,另外一种关于世界的认识逐渐为社会接受。佛教认为五蕴聚合形成的万物没有任何规定性。众生所生活的世界是由幻象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的网。人类只有彻底摆脱人我二分、物我二分,世界才能复归简单明晰。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创宗立派的重要时期,形成八个宗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禅宗。
    唐代中叶,随着对佛教思维模式弊端的了解,一部分儒家士大夫呼吁复兴儒学。到北宋,复兴儒学形成社会思潮。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建立包括宇宙论、心性论、修身工夫论的思想体系。南宋时期,朱熹以“天理”为最高范畴。陆九渊主张“心即理”。明代中期,王阳明深入论述了“心即理”这一命题。宋明新儒学使道德情性也获得了超越性。
    明清之际,中华思想界又提出了关于自然和人类的新思考。他们认为,只有从人的“此在”出发,才能正确认识人的存在及其处境,建立真正的人生理想和文化信念。王夫之指出“此在”具有生生不已、变化日新的特点。黄宗羲论述了“此在”多样性统一的特点。顾炎武论述了“此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责任、“明道救世”的社会责任、“君子之学,死而后已”的学术责任。乾嘉时期,朴学逐渐成为学术主流。朴学家们很少探讨性与天道之类的哲学问题,但他们的思考是明清之际主流思想的深化。戴震即在经典的疏证过程中,认识到“此在”是具有情感和理性能力的“自我”,对“此在”的内涵和实践方式做了进一步阐述。从明中晚期到鸦片战争前后,思想家提出的人情化、合理化、实践化的人生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大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