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国史 > 评论 >

方光华:中华思想的思辨传统与时偕行(3)

http://www.newdu.com 2018-02-23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方光华 参加讨论

    中华思想特色鲜明
    与西方思想相比较,中华思想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是它的连续性。中国思想家在提出其思想学说时,往往依托经典,通过对经典的注解与阐释来提出其思想学说。他们在理论上的创新与贡献,也往往体现在对原有概念、范畴、命题的改造或意义的重新赋予。从中华思想创新的历史来看,对经典的判断不是一成不变的。被中国文化所容纳的外来经典,如佛教的基本经典也得到不断的诠释。中国经典的创新诠释体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紧密联系生活世界。西方思想认为,我们面对的现象世界是不牢固的,而抽象所得的理念世界是稳定的。直到现代,西方哲学才回到人所在的现象世界。而中华思想自产生以来就没有与现象世界形成隔离。中华思想中的概念不是纯粹的抽象符号,范畴没有脱离现象界而独立存在。中华思想对理想世界状态的思考,重心不在于描述这个理想世界,而在于揭示人如何使这个世界呈现出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相信理想世界主要依靠人类生命意义的呈现。
    第三个特点是注重会通。中国思想家对思想的多样性抱有深刻的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没有不受辩论的权威。道家主张向大自然回归,荀子批评这种主张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儒家主张仁义道德是天地万物的普遍法则,道家批评这种观点是对天道的无知。在相互论辩中,儒家意识到在知人时不可不知天,而道家也意识到儒家人学确有长处。司马谈著《论六家要旨》,对诸子思想进行批判总结。该文开宗明义,“《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明确指出诸子学说的不同不过是思考途径的不同,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播,儒释道三家展开论衡。隋唐时期,三教论衡成为庙堂制度。辩难促进了三家之间思想上的交流。儒学吸收了佛教的养分,使自身的哲学思辨有了新的建树。佛学则吸收儒学中的伦理因素和人性论思想,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道教吸收儒学和佛学的营养,使道教丹学理论从外丹学走向内丹学。在理学的初创时期,张载与程颢、程颐有过密切的学术交往,但张载与二程有很大不同。在理学成熟时期,朱熹与陆九渊也有对儒学的不同认识。中华思想很重视不同流派和观点的会通,会通深入中华思想骨髓。
     
    (作者系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西北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