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乡村改造(2)

http://www.newdu.com 2018-04-13 《光明日报》 孙立田 参加讨论

一是调整农业结构,重点发展畜牧业。基于自然条件,英国农业自古以来就有农牧混合经营的特点,加之农业劳动力严重下降的现实,发展畜牧业开始成为重点。此时,在全部农业用地中,永久性草地和临时性草地超过了农业用地的一半,为53%。事实上,农业结构的调整在工业革命发生前后就已经开始了。从18世纪50年代起,粮食种植业产出的市场价格份额占比一路下降:18世纪50年代占57.8%,19世纪初占48.5%,19世纪60年代占40%。畜牧业产出的市场价格份额占比相应攀升:18世纪50年代占42.2%,19世纪初占51.5%,19世纪60年代占60%。
    二是发展兼具提高农业商品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替代农业。替代农业即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以外的种植农业,包括为日常生活所需的水果、蔬菜,为园艺服务的园艺农业,为工业生产的原料等。1906年,埃德温·普拉特在其《农业的转型》一书中评论说,家庭农场主明显转向“替代农业”,制定了新的耕种目标,奶牛业、园艺业、家禽业开始稳步发展。
    三是近代郊区的出现。从19世纪下半叶起,人们开始反思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并向郊区迁移。“郊区是中产阶级文化价值观所创造的完美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与以富有商人、店主和专业人士群体为代表的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发展密切相关。有人认为,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中产阶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私人住宅应当远离闹市街道的喧嚣嘈杂和脏乱忙碌。这部分人能够负担得起每天乘车往返于城市工作地与郊区居住地之间的费用,是最有意愿选择居住在郊区的人。受此影响,郊区这种在世界大多数城市占特殊地位的地理结构形成了。
    四是开展乡村保护运动。正是在乡村逐渐走向“消失”之时,人们开始思考乡村的存在意义,“乡土”这个古老的文学体裁成为19世纪人们最热衷表现的对象之一。19世纪英国首次有人提出建立国家公园的建议。“全国托管协会”(1895)、“自然保护区保护协会”(1912)、“英国乡村保护委员会”(1926)等组织先后成立。在乡村保护运动中,英国乡村保护委员会贡献卓著。该组织承认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强调乡村的传统风景应予保护,城市的无限制扩张必须得到遏制,它促成了很多涉及乡村保护法令的颁布。1932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城乡规划法》,首次提出要遏制城市向乡村扩张,确保乡村农业和林业用地不受发展规划影响,同时对乡村地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进行保护。
    在今天,英国乡村被赋予了太多的期望与价值。它不仅为人们保留了历史的记忆,使人们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中回味民族与国家的过去,承载着国民教育与历史教育的功能,而且在精神上使人们有了一种归属感,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创造的活力。对于每个公民来说,乡村是寻找自身根源的直接土壤;对于国家而言,乡村是保持自身民族特性的重要载体。当然,利用乡村历史资源与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也是发展方向之一。所以,英国乡村的改造与发展并非表现在如何恢复农业人口增长,如何再现乡村历史上的辉煌,而是表现为既能享受城市一样的现代生活和文明成果,又能享受自然美景,表现在对乡村地区历史资源与自然景观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方面。如今英国乡村就业人员中,农业占6%,制造业占25%,旅游业占9%,零售业占7%。
    随着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向乡村的延伸,乡村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英国乡村独有的生活风味也显示出吸引力。20世纪晚期以来,英国出现了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的新现象。1991—2002年期间,英国每年有6万人净迁移到乡村或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12日 1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