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里耶秦簡所見人名“僕足”試考

http://www.newdu.com 2018-05-08 武汉大学简帛网 何有祖 参加讨论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里耶秦簡8-137號簡:
     
    〼□朔戊午,遷陵丞遷告畜官僕足:令Ⅰ
    〼□毋書史,畜官課有未上,書到亟日Ⅱ
    〼□守府事已,復視官事如故,而子弗Ⅲ8-137
    〼事,以其故不上,且致劾論子,它承Ⅰ
    〼    就手。Ⅱ8-137背
     
    “畜官僕足”,《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注:“遷、足,人名。”[1]似是把“畜官僕”看作官職而把足看作人名。鄒水杰、李斯先生把“僕足”屬下讀,認爲此處似爲說其數量足够,非人名。[2]
    今按:從8-50+8-422“畜官適”這樣的文例看,“畜官僕足”之“僕足”應是人名。至于“僕足”作爲人名,取義爲何?下文略作推測。
    馬王堆漢墓《遣策》有“僕足”一詞:
    僕足一笥。    馬M3簡177
    也寫作“”:
    ▂右方居(粔)女(籹)、唐(糖)、、卵(䭣/餈)笥三合、卑虒一。    馬M1簡124
    笥。    簽牌39
    一笥。    馬M1簡122
    整理者皆讀作“䴺𪌘”,指出,竹笥木牌“僕笥”作僕,本組小結簡(簡124)亦作僕,此簡作,乃僕之訛體。僕爲叠韵聯綿詞,與此音近之聯綿詞有“樸屬”(《周礼·考工记》)、“撲屬”(《方言》三郭注)、“樸樕”(《詩·召南·野有死麕》)、“䗱𧐒”(《集韵·屋韵》)、“僕遬”(《汉书·息夫躬传》)等。僕當得義于“樸屬”。古代有餅食稱餢飳或䴺𪌘。餢飳(䴺𪌘)當爲僕的變音。唐宋時所謂餺飥,從語音看可能與僕、䴺𪌘同源。[3]唐蘭先生指出,,即僕𥞺,疊韻連詞,即餢飳。《北户録》引東皙《餅賦》“餢飳𩟆燭”,顔之推云:“今内國餢飳,以油蘇煮之,江南謂蒸餅爲餢飳,未知何者合古。”又作䴺𪌘,《玉篇》“䴺𪌘,餅也”《齊民要術》作餢𩜶,是發麵餅。《倭名類聚抄》卷四引蔣魴《切韻》則説“餢飳,油煎餅名也。”又作餺飥、不托。[4]朱德熙、裘錫圭先生指出,遣策以僕與居女(粔籹)、唐(糖)、卵(䭣)並列一組,“”字又从“米”,顯然是用米麥作的食品。“”字當是從米足聲,僕乃叠韵連綿詞。典籍中與此音近的連綿詞有樸屬、樸樕、僕遬等。《考工記》:“凡察車之道,欲其樸屬而微至。不樸屬,無以爲完久也。”鄭注:“樸屬,猶附著堅固貌。”……這些連綿詞顯然是同源的,其中心意義當爲附著叢集。物之叢聚相附著者,類多短小凡庸,因此引申而有小木、小蟲等義。古人爲麵食或米粉食命名,往往著眼于麵粉米粉製成食物後粘著不相分離這一點上。……“僕”顯然是由“樸屬”分化出來的一個詞,蓋取其附著不分離之義,也應該是一種餅食的名稱。古代的餅有稱爲餢飳(䴺𪌘)的。……“䴺𪌘”大概就是“僕”的變音。唐宋時盛行一種叫“餺飥”的麵食,“餺飥”與“僕”、“䴺𪌘”當是一語之轉。[5]
    由上列各家意見可知,馬王堆漢墓遣策所見的“僕足”,也作“”,是由“樸屬”分化出來的一個詞,蓋取其附著不分離之義。里耶秦簡所見“僕足”,用作人名,似取義于《考工記》所見“樸屬”。在里耶秦簡中還沒有看到用來指餅食的例證,但在同一地域出土的西漢前期的《遣策》中曾被用來指一種餅食。
    此外,“僕足”從字面意思上看,似還可能取義于家境富裕、有足够的僕人。西漢有校尉“僕多”,如《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校尉僕多有功,封爲輝渠侯”,索隱曰:“案:《漢表》作‘僕明’,疑多是誤。”不過此处的“僕多”,有可能是“僕朋”之誤,恐不便爲證。另外,《史記·平准書》“自是之後,嚴助、朱買臣等招來東甌”提及“朱買臣”,劉釗先生所列舉璽印人名中有表示富有的,如“封市奴”、“侯得奴”、“韓得臣”、“侯買僕”、“侯買臣”,[6]似與本簡“僕足”意義相近。不過傳世文獻、璽印人名中還沒有看到“僕足”的直接表述,此說尚待進一步考證。
    綜上所述,里耶秦簡所見人名“僕足”,可能取義于《考工記》所見“樸屬”,也可能與湖南地域西漢前期《遣策》所見餅食“僕足”(“”)有關聯。
     
    附記:本文寫作蒙魯家亮、伊强、高一致、謝坤、吳紀寧等先生提供寶貴意見,謹致謝忱!本文寫作曾利用趙敏敏《西漢遣册所記食物整理與研究》(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指導教師:劉國勝教授),謹致謝忱!
     
     
[1]陳偉主編,何有祖、魯家亮、凡國棟撰著:《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第77頁,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
    [2]鄒水杰、李斯:《國家與社會視角下的秦漢鄉里秩序》第94頁注①,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3]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第140頁。
    [4] 唐蘭:《長沙馬王堆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隨葬遣册考釋》第18頁,《文史》第十輯,中華書局1980年。。
    [5]朱德熙、裘錫圭:《馬王堆一號漢墓遣册考釋補正》第66頁,《文史》第十輯,中華書局1980年。
    [6]劉釗:《古文字中的人名資料》第62頁,《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第1期。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5月6日08:0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