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童子本生》(四姓害子)在中国的蜕化 《六度集经》卷五“忍辱度”“童子本生”,讲的是一个名为“四姓”的富有商人收养一个被父母遗弃的穷孩子却又三番五次阴谋加害终未得逞,孩子反而因祸得福的传奇故事。人们在选编这个汉译佛经故事时,通常以“四姓害子”为副标题。 一个生于贫家的男孩被父母偷偷地弃置在大街上,被一寡妇收养。那天是一个吉祥欢乐的日子,众人都说,今天生下的孩子将来一定会交好运,贵而且贤。有一位名叫四姓的财主,结婚多年没有生孩子,听到这个流行说法十分高兴,便派人四处打听寻求有没有当天所生的弃儿。有人将寡妇收养弃儿的事相告,他急忙找到这寡妇诉说了自己富而无子的情况,花一笔钱将孩子买到手。 养了几个月,财主的妻子怀孕了。他想:我没有孩子才收养别人的小孩,现在天帝赐给我子嗣,我还养他干什么于是财主在夜里把他丢在洞坑中。家里的羊却来给他喂奶,被牧牛人发现抱了回去。财主得知后心生悔意,再行收养。不久夫人产子,财主又生恶念,将养子丢弃在车道上。有商人车队路过此处,拉车的牛止步不前,孩子被商人捡起随后转给一位寡妇收养。财主得知后后悔自己的残忍,又将弃儿买回来,平等养育两个孩子。过了几年,商人见养子聪慧过人,担心自己儿子将来要受他的摆布,又将养子带入山中,丢弃在竹林里,想把他饿死。可这孩子却自己逃出竹林,被砍柴人救走。养父得知后又把这孩子弄回来,并让他上学读书。他对各种学问过目即能,又禀性仁孝,深得国人赞赏。 财主这时再次生起凶恶念头,而且变本加厉,派养子送信去给远方的铁匠,信中说了许多关于养子的坏话,要铁匠收信后立即将这孩子投入火炉。养子送信途中遇到弟弟正和一伙人玩游戏,要哥哥代替他,他自己抢了哥哥的信送到铁匠家。铁匠看信后就把弟弟抓住扔进火炉烧死了。养子回到家中将事情经过告知财主,财主气结内塞,一病不起。他下决心一定要杀死养子,又指派养子到一个远处庄园去送信,信中要对方在养子身上绑上石块沉入深渊。中途他按养父的吩咐去看望养父的一位朋友梵志,梵志的女儿偷看他身上所带的那封杀人信件后,感到愤恨不平,将信件内容改为请庄园上的人立即办理他儿子同梵志女儿的婚事。这椿婚事办得十分隆重,财主听到消息,病情更加沉重,而那位设计同养子成婚的梵志之女还特地以新媳妇的身份前来床前跪拜,祝他长命百岁。当下这财主便气塞而亡。(《六度集经》25-26) 这篇“童子本生”篇幅长达2000字,不但在《六度集经》中是篇幅较长的,而且以情节婉曲和叙说生动显出其特殊魅力。故事中那位叫四姓的财主因富而无嗣收养弃儿,本属善举。后来因有了亲生之子而三番五次加害养子,却一次又一次在阴差阳错中弄巧反拙,不得不吞下自己造成的苦果。故事以一个害不死的孩子为主人公,置于“忍辱度”系列之内,将佛家倡导的忍受苦难屈辱和民众对贫苦不幸者的深切同情相融合,财主和养子的纠葛在几度反复中不断升级,结局大快人心。《六度集经》中的许多篇目所插入的佛学义理说教较重,情节叙说往往缺乏生动性,本篇正以叙说的细致生动见长。例如财主对养子不仅加害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各不相同,而且每次从收养至遗弃,以至欲置之死地的心理状态也不一样。结尾时财主设计的杀人阴谋以意外结局收场,作品中还安排那位偷改信件内容的调皮女孩以新媳妇的身份,跪在他面前一本正经地表白孝道:“当奉宗嗣箕帚之使,尽礼修孝,惟愿大人疾瘳福臻,永保无终之寿”于是“四姓结忿内塞而殒”,一下子就气得一命呜呼了。屡遭迫害的穷孩子总是逢凶化吉,而处心积虑害人者却自取灭亡,这样的积极主题和生动叙述,使这一故事获得了跨越广大时空的不朽生命力。 令我们不胜惊奇的是,这个“四姓害子”的本生故事一直活在中国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口头文学之中。云南编印的一部阿銮故事集中,有一篇“阿暖吉达贡玛”,就是上述“四姓害子”的中国傣族版: 从前有一年正月十五日,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卜卦师说这一天是吉祥日,生下来的孩子会成为有福有钱的人。当地一位富翁的妻子正怀着孩子,他想:把这个穷孩子买来弄死,福气就会落在他自己的儿子身上,于是找到穷人家给了一块银子,把这个叫岩佐纳的孩子弄到自己家来,然后在夜里将他放在人马出入的城门口外。第二天早上,放牛人赶着牛群出城,一条牛站在孩子面前保护他,放牛人将孩子收养。富翁出钱将这孩子买回来又丢到大河里,被撒网打鱼的渔夫救起。富翁再次将这孩子弄回来扔到深山老林的坟地上,被山里的牧羊人救起。富翁用同样办法又将孩子弄回,为了怕别人说闲话,只好将孩子暂时养在家里。等到岩佐纳长到十岁,富翁派他到烧窑的地方去挑回两个土锅,暗中叮嘱匠人将他弄到窑中烧死。他在路上遇见弟弟跟一些小伙伴在玩打陀螺的游戏,弟弟玩输了,转手给岩佐纳说,他自己代替哥哥去挑土锅,结果被窑上匠人骗到窑里关上窑门烧死了。富翁还是不死心,又要岩佐纳出门给远处的刽子手头目送去一封信,信上要这刽子手立即杀死送信人。岩佐纳在旅途歇脚时遇见一位帅相姑娘,这姑娘偷看他捎带的杀人密信后,将信件内容改为请那朋友帮助岩佐纳同帅相姑娘立即办理婚事。富翁害人的图谋一次一次落空,气得病倒在床。最后岩佐纳带着新婚妻子来到他床前,正赶上富翁向他妻子交待后事。本来他是要讲明家中全部财产都不给岩佐纳,因帅相姑娘扑到他身上表示尽孝,将他口中的“不”字卡住,于是他家的全部财产都落到岩佐纳身上了。 将这篇傣族故事和《六度集经》中的印度佛经故事相比较,从主干到枝叶,从外部形态到思想内涵,都达到惊人的一致,前者由后者脱胎而来甚为明显。另从它们的文化源流史上进行追索,云南省傣族的阿銮(也有译作“阿暖”的)故事,实为源自巴利文《本生经》的《佛本生故事》之变体,它们既可作叙事诗由“赞哈”演唱,也可作散文故事讲述。上面这篇“阿暖吉达贡玛”就是由赞哈口述,经记录整理收录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学资料》第7辑的《阿銮故事集》中而引起学人重视的。由此可见,这篇傣族故事同佛经故事之类同并非偶然,而是我国崇信小乘佛教的傣族民众长时期吸纳印度佛教文化所留下的遗迹。 它突显傣族社会文化特色的“小异”之处同样也是鲜明如画。穷孩子一次又一次逢凶化吉本是原故事的大框架,至于中国故事中将他放置在城门口被牧牛人救起,将他扔在深山老林的坟地上被牧羊人收养,后来又将烧土锅的窑场工匠和管理刽子手的官员拉进来充当其中一个角色等等,那就是以云南傣族特有生活文化为背景而发生的细节变异了。如果我们不同原来的佛教故事进行比较对照,很难看出它脱胎于他国故事的痕迹。这正是傣族民间艺术家富于创造性的表现。 《六度集经》中“理家本生”(四姓害子)这篇故事的广泛流传,已构成为一个经典性的文学母题或类型,除上述见于中国云南傣族和四川藏族的两篇鲜活故事为其遗存之外,它的有关母题还楔入中国和他国其他故事类型之中,闪耀出动人的思想与艺术光彩。笔者在探索AT461“求好运”这个著名世界性故事类型时,就发现在其复合形态中将“童子本生”作为部件包孕在内。“求好运”类型的标志性作品是见于《格林童话》中“有三根金头发的鬼”,它由两个部件构成,前半截讲的是“害不死的幸运儿”,情节梗概与“童子本生”完全一致,源自佛本生故事;“代人问事得好报”,其实它也是由一则佛本生故事演化而来,这个故事见于汉译《贤愚经》中之“檀腻革奇品”。欧洲学者早在20世纪初叶就看出《格林童话》中关于一个男孩子寻找太阳姑娘三根金头发的优美故事,乃是由两个佛经故事复合而来,却推断它们是在流入欧洲后才实现这种复合的。然而在中国以这种复合形态构成的461型故事,在许多信仰佛教的民族中间也流行甚广,如云南彝族的“淌来儿”,云南傣族的“寻找金牙象的故事”,云南傈僳族的“寻找太阳头发的故事”等。 以《格林童话》中“有三根金头发的鬼”为代表的欧洲故事,尚未进入中国民间口头传承,已是众人共识;而汉译佛本生故事和巴利文佛本生故事在中国的流传,却有着久远的历史。特别是由“童子本生”脱胎而出的傣族阿銮故事,它现在的艺术生命还这样鲜活,蕴含其中的印度佛教文化因子和中国本土文化因子彼此融合得这样巧妙自然,这就促使我们不能不对欧洲学者的有关推断提出质疑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