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历史考据 >

《吕思勉读史札记》的史识与启迪(2)

http://www.newdu.com 2018-08-10 《学术研究》 乔治忠 参加讨论

    二、历史考释的怀疑精神与审慎态度
    在读史中产生疑问,是治史进入研究状态的重要起点之一,进而怀疑古史记载的真实性,甚或怀疑某些史籍出于伪造或久被窜乱,都符合学术研讨之逻辑。当然怀疑是否可以确立,应须审慎研究。吕思勉早年接受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学说,史学观点贴近于“古史辨派”,曾经与童书业合作编辑《古史辨》第7册,但后来自我感觉康有为之说的明显失实,也不再融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取独立治史、自主思考的治学态度。然而,吕思勉保持了对于历史记载和古代史籍的怀疑和辨伪精神,但轻易不发表激烈论说和不卷入论辩争议。⑩
    吕思勉治史的怀疑精神,从《读史札记》多篇条目的论述中充分地体现出来。例如他对世间现存的汲冢《竹书》持强烈的怀疑态度,指出:“汲冢得,固实有其事,然世之所传,谓其出于汲冢者,则不徒明以来之伪《竹书纪年》不可信,即其早于此者,如世所谓《古本竹书纪年》等,其不可信,亦未尝不相等也。”(11)对于《史记》、《汉书》等史籍所记述的《毛诗》传授系统、《尚书》传习学统等,一概否定,认为其诬妄不实。指出其说乖异,“而所举人名,又无一有行事可征验者,安得不令人疑而不信乎?”(12)对于《史记·儒林传》叙述《尚书》的传习源流,吕思勉从根源上彻底否定,什么壁藏古本、什么伏生90岁口授《尚书》二十九篇等,其记载显得自相抵牾,均为妄人窜乱《史记》之文,于是发出诘问:“伏生藏书,晁错断无不识之理。即谓不识,而伏生以《尚书》教,已非一日,岂并别写一本而不能?至晁错奉诏往受时,犹出壁藏之书以授之邪?”(13)因此,吕思勉认为今本“《史记·儒林传》之文,盖后人所窜”,(14)不可据信。接着又考辨关于鲁共王拆孔宅墙壁得古文《尚书》之说的荒诞无稽。似此与今文经学家疑古文经学造伪之说一致的见解,尚有多处,可见吕思勉虽然已对康有为等今文经学倾向有所疏离,但仍然认为其中具有正确的主张,在学术上予以承袭和发扬。
    认为古书记载并不可靠,是吕思勉的既定理念,于《读史札记》中反复强调“周初所传,本无信史,后人称颂,悉出文饰,虽诗人所咏,已非其实也”。(15)“古人学术,多由口耳相传,久之乃著竹帛,不审谛处甚多”,(16)“古人立言,大抵不甚精审,而又好为附会,故其说愈晚出者,则其失真愈甚”。(17)讲到史籍所记载的汉末名士时他说:“夫史之不可信久矣,亦何尝不多载虚誉?”(18)可见无论是对古代史籍纪事的整体估量,还是对具体史事记载的判断,吕思勉的怀疑精神,某些方面并不逊色于“古史辨派”中的诸多学者。
    然而在吕思勉的《读史札记》中,于史料的怀疑精神之内,还多具一股谨慎,特别体现于面对史料缺乏和众说纷纭因而难于判定的较大问题上,多不轻易主张持怀疑和否定。他说:“古书不容轻信,又不容过疑,要在分别观之,逐一加以审核也”,(19)这句话最能体现吕思勉在史料考释中的审慎态度。《尚书》中曾有一篇比伏生传授《今文尚书》更晚出现的《太誓》,自东汉时即被指为伪书,几无异议。但吕思勉综合梳理各种相关资料,却感觉“《太誓》固不存于经,然未尝不见于传也”。这固然难成定论,但足以自立一说,其谨慎护惜古籍旧说的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疑古派学者重点质疑的上古圣王,即黄帝至尧舜禹,是否真曾存在?极少看到吕思勉对这些问题的明确表态。观《读史札记》开篇对远古君王的考述,如《盘古考》、《儒家之三皇五帝说》、《炎黄之争考》、《禅让说平议》、《共工、禹治水》等,广引文献记述资料,其中神怪荒诞之说充斥,然不见作者的批判否定,反而试图从中挖掘可供采纳的“素地”。例如《炎黄之争考》在罗列古文献关于炎帝、黄帝、蚩尤之间战争的资料之后,结论是:“吾昔谓炎帝为耕农之族,好和平,黄帝为游牧之族,乐战斗,其说虽武断,然谓炎、黄之际,为世变升降之会,则亦不尽诬也。”(20)这就甩开炎、黄二帝是否确有其人的问题,而试图谨慎地利用传说材料做出另外的历史认识,对那些明显荒诞的传说、神话的资料,不忍举而废之。这种对待远古史料的态度,虽至今被许多学者认可和承袭,但其中有些主张,又极似为了摆脱康有为思想影响,或显示有别于“古史辨派”,因而刻意所为,这使其历史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留待后文加以论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