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修昔底德“垂诸永远”的作品。卷一是集中展示作者主体思想的地方,内容丰富,分析精到,所用的“论证体”,主题清晰,证据合理,与卷二及以下各卷的“叙事体”形成鲜明的区别,带有明显的“一家之言”的性质。 关 键 词:修昔底德/“论证体”/“一家之言” 标题注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古代罗马史学研究》(项目编号:IIJJD77002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希腊罗马史。 修昔底德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史学家。其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直是学界及政界关注的对象,为此而留下的述评解读浩如烟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卷一是整部著作的开篇,起着吸引读者、导入正题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卷一的研究多集中于史料考古的可靠性与史著编撰目的的探究等层面,而对卷一的编撰模式涉猎很少。本文力图在认真研读修昔底德原著的基础上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卷一的书写方式作一细致的考察与剖析,以期对修昔底德的撰史特点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赫拉克利特认为:“战争是万物之父,万事之王。”①“战争是平常之事。”②古往今来,许多著名学者如荷马、希罗多德等都把战争作为探研和书写的重点。修昔底德也不例外。他把亲自经历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坚信“它比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任何战争更值得记述”。修昔底德建立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他在卷一开篇就确定的一个重要论题,即“这次战争将是一场伟大的战争”;“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动荡,不仅搅动了希腊人,搅动了部分异族人,甚至可以说搅动了人类的很大部分”。③ 为了证明这一论题的成立,修昔底德使用了历史溯源与历史比较法。他首先论证“过去的时代,无论是在战争方面,还是在别的方面,都无法称得上伟大”。④修昔底德认为:“现在被称作希腊的地区,在古代没有固定的定居者;相反地,移民迁徙频发……当时没有商业,人民间无论在陆上,还是在海上,没有安全的交往……他们没有剩余财富,也不经营土地……既没有建筑大的城市,也没有重要资源。”⑤特洛伊战争以前,在希腊地区没有出现过任何共同行动的迹象。 在修昔底德看来,集体行动是衡量古代战争重要性的基本标准。但在丢卡利翁的儿子希伦的时代以前,连“希腊”这个名称都没有,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集体行动了。在特洛伊战争后很久出生的荷马,也从来没有在其作品中使用过“希腊人”来称呼全体军队。希腊人诸公社在特洛伊战争以前,由于实力不足,缺乏相互联系,因而也未能实施任何集体行动。 修昔底德在没有找到可靠资料的情况下,也使用了“传说”这一素材,认为:米诺斯是第一位组建海军的人,被称为“希腊海”的主人。他驱逐过卡里亚人,清剿过“希腊海”上的海盗,但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 修昔底德断言:在海上交往便利一些以后,不论是居住在沿海还是岛屿上的希腊人或非希腊人都在最强有力的人物的领导下从事海上劫掠。为了保证安全,沿海一带出现了“有城墙的城市”。它们与建立在离海岸有一定距离的古代城市一样,目的都是为了躲避海盗的抢劫。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