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观点 >

《人生七年》:一种人民的历史(3)

http://www.newdu.com 2018-09-10 中国社会科学网 钟雨吟 参加讨论

    三、时代进程与人民的历史
    在理解《人生七年》这部影片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到,虽然影片主要讲述十几个孩子的个人史,但是无论是人还是事件,都不是孤立的。个人的片段经历,只有放在相应的时代进程下,才能获得更透彻的剖析。正如有人说“历史学科首先是语境的学科”。[13]《人生七年》14岁篇中开始询问孩子们关于政党的态度,在28岁篇中依旧保留了这个话题。采访到彼得时,他说自己并不想卷入政党政治,因为这可以说是英国历史上最无能、无情、残忍的制度。这样的回答令他陷入了难以想象的困境。因为这些言论使他遭到许多舆论诋毁,攻击者将他称为“撒切尔夫人时代英国的愤青”。为避免更多的困扰他不得不缺席了之后三次的拍摄,直到56岁篇中才重新回归。为什么彼得会表达这样的观点?而当时的社会舆论为何对彼得的发言有如此大的反应?也许只有回到当时的语境中才能找到答案。
    首先,需要考虑彼得这番观点的根源和动机。纵观影片,我们不难发现彼得关于政党的认识在14岁那次的采访中就已初现端倪。当时在被问到对政党有何想法时,他就回答:“政党都是一样坏。”28岁被问及是否对现在政府的治理方式感到惊讶,他表示已经习以为常。此外,从影片中对另一些问题的回答和细节也能看出他的观念特点。从教育经历来看,他出身利物浦的一所综合学校,考上了伦敦大学历史系,但是学校的学习并不令他满意。以至于他在回答教育问题时表示,在学校学到的那些,进入社会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所以,他认为学校应该教授更多实用知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排斥私立学校,认为私立学校里充满了规则,一直在帮助维护旧有的等级制度。从工作来看,他当时正在一所综合学校教书,隐隐表现出对教育体制的担忧。他认为教师完全被低估了,整个体制已经开始瓦解。生活上特别是金钱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他认为无论报纸怎么说,处境都是一样的糟糕。妻子提到他的性格特点时,说他总是容易看到生活中消极的一面。这些都能从侧面反应他的生活态度和状态并不是非常满足和幸福。彼得的体验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现实情况的,从历史上看,英国的教育一直都是重人文轻理工,重理论轻应用,最优秀的毕业生都愿意选择人文学科以图将来进入文官队伍。[14]撒切尔上台以后,实行紧缩政策,教育经费大砍,教师编制也有所减少,对英国的教育事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性格并不积极、作为教师又对政党政治不感冒的彼得会说出那番话也就可以理解了。
    另一方面,需要考虑英国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舆论环境。1979年撒切尔领导的保守党在大选中重新获胜,随后她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奉行货币主义政策,大量削减公共开支,虽然最终降低了通货膨胀,但是导致了许多中小型企业的破产,加剧了社会冲突,确实令民众怨声载道。不过到了1983年,撒切尔路线开始奏效,经济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关口并呈现转机。另一方面,马岛之战中撒切尔领导下的英国又从阿根廷手中夺回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兰克群岛)。战争似乎又重振了帝国雄风,使许多人重温着帝国旧梦。[15]许多民众对保守党政府的不满开始扭转,撒切尔也逐渐迎来声望的顶峰。1979年,保守党在大选中共获得了359个席位,这一优势在1983年大选中继续保持,他们一共赢得了397个席位。 [16]
    再回到《人生七年》中来,其实在56岁的采访中,彼得也回应了他的缺席。他表示节目播出后,舆论的反应特别是八卦杂志的报道,将他的发言当作是自嘲,认为他表现得愤怒而没有教养。但在他看来,自己只是表达了这个年纪和相似背景的年轻人的共同想法。只是此时撒切尔政府确实迎来了转机,重新获得了大量支持。如此看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时彼得关于政党的发言会招致如此多的非议。彼得的批评毫不留情,观看影片的人千千万万,这也就难免会被一些人视作对执政党的敌意。而后来之所以选择重新回到节目中来,彼得表示时光荏苒,自己如今已经不再像昔日那样郁闷,感到快乐许多。从曾经的片段来看,这种转变也是有根源的。虽然在以前的访谈中他表现得压抑和苦闷,但谈到爱好的音乐时,他还是会露出愉悦的神情,热爱摇滚音乐的他参加过乐队,喜欢在观众面前表演的感觉。所以56岁时致力于发展音乐事业的他回到节目才会说:“我现在对自己比从前满意许多,尤其是我又想推广我们的乐队和音乐。”无疑,继续参加电视节目赢得曝光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音乐,让他重新找到对生活的热情。
    《人生七年》第一部播出的时间恰好处在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个被后世称之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西方的青年们开始奉行和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随之而来的各种新思潮运动,历史学也在发生转向,涌现大量历史学家。和国内知名的E. P. 汤普森、霍布斯鲍姆等人相比,萨缪尔其实一直战斗在学术圈的外围,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知识上的丰富,思想上的深邃。毕竟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史学民主化、大众化的推进,学术圈外的史学活动和思想自然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些被忽略的方面也会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17]萨缪尔的历史学思想内容繁复,但其中最为核心的一点已经有人进行了总结,即一种大众史学观,主要表现为历史研究客体的大众化和研究主体的大众化两方面。[18]这个核心思想同样贯穿在萨缪尔对“人民的历史”的理解。在笔者看来,和普通的历史文字作品相比,《人生七年》这种素人节目,一方面突出了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既处于学术之外又面向公众,不失为一种适宜的人民的历史之实践。
        (作者:钟雨吟,南京大学历史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